雪
雪暗穷海云,洒空纷似露。朔风吹故里,宛转玉阶树。
孤妾调玉瑟,早寒生锦衿。况君张罗幕,愁坐北庭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风雪飘洒在大海的尽头,云雾弥漫;夜空中的雪花如同雨露般纷纷扬扬。寒风从故乡的方向吹来,拂过宫殿台阶旁的树木。孤独的宫女弹奏着玉瑟,寒气早早地降临到华丽的衣襟上。想到远方的君王此刻正被沉重的忧虑困扰,独坐在寒冷的北庭。
去完善
释义
1. 雪暗穷海云:"穷海",指海边。这句形容雪的繁盛将海边都覆盖住了。
2. 洒空纷似露:"洒空",形容雪像露水一样在空中飘洒。
3. 朔风吹故里:"朔风",北风,这里指寒冷的冬天。"故里",家乡。
4. 宛转玉阶树:"宛转",蜿蜒曲折。"玉阶",玉石砌成的台阶。"树",这里指松树,因为松树的叶子四季常青,不易凋落,用来比喻坚韧的品质。
5. 孤妾调玉瑟:"孤妾",孤独的妻子。"玉瑟",古代的一种弦乐器。
6. 早寒生锦衿:"早寒",寒冷的天气来得早。"锦衿",华贵的衣服。
7. 况君张罗幕:"况君",在这里是进一步引申的意思,“更何况”。"张罗幕",挂起帷幕遮风挡雨。
8. 愁坐北庭阴:"愁坐",发愁地坐着。"北庭",北方的地方。"阴",阴凉,这里指寒风袭来时的阴凉处。
去完善
赏析
《雪》是一首描绘冬日雪景的古诗。诗中首先通过“雪暗穷海云”和“洒空纷似露”两句,展现了大雪纷飞、银装素裹的景象。接下来,诗人以“朔风吹故里,宛转玉阶树”描绘了故乡被白雪覆盖的美丽画面。
在“孤妾调玉瑟,早寒生锦衿”两句中,诗人通过描述孤独的女子在寒冷的天气里弹奏着玉瑟,暗示出冬日的清冷气氛。而“况君张罗幕,愁坐北庭阴”则表达了诗人在寒冷的冬日里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于远方故人的关切。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场景描绘,传递出冬日雪景的美丽与寒意,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关心。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使得诗篇更具艺术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徐彦伯的《雪》这首古诗创作于唐玄宗时期,大约公元750年前后。在那个时代,中国正处于繁荣昌盛的盛世,国力雄厚,文化繁荣。然而,在这表面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社会矛盾和危机,如权力斗争、世态炎凉等。
徐彦伯作为唐朝的一位文人和官员,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他曾担任过各种官职,但由于性格耿直,不善阿谀奉承,多次被贬谪。尽管如此,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始终如一,他的诗作中也充分体现出这种情感。
《雪》这首诗以雪为主题,描绘了雪中的美丽景色,同时也隐喻了诗人自身的遭遇和心境。在诗中,雪既是美好的象征,也是诗人内心的写照。他用优美的文字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展现了他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