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闺怨

标题包含
闺怨
征客戍金微,愁闺独掩扉。尘埃生半榻,花絮落残机。 褪暖蚕初卧,巢昏燕欲归。春风日向尽,衔涕作征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旅客去往金微山戍边,忧愁的妻子独自关上房门。床上满是尘埃,花絮落在破旧的织布机上。 暖和的天气渐渐消退,蚕开始进入休眠,燕子也准备回归鸟巢。春天即将过去,她流着泪为丈夫准备出征的衣服。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征客:出征的人,这里指丈夫。 2. 金微:古山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这里是借指边关。 3. 愁闺:忧愁的闺房,这里指女子居住的地方。 4. 扉:门扇。 5. 尘埃:尘土,这里形容房间脏乱。 6. 花絮:花瓣和柳絮,这里指花落满地。 7. 残机:破旧的织布机,这里形容女子无心织布。 8. 褪暖:指天气变暖。 9. 巢昏:形容燕子归巢的景象。 10. 衔涕:含泪,形容伤心流泪。 11. 征衣:行装,这里指准备出征的丈夫的衣服。
去完善
赏析
首联“征客戍金微,愁闺独掩扉”描绘了战争背景下,征人离家去守卫边疆的场景,同时也展现了思妇孤独的心境。徐彦伯通过这一句,让读者迅速感受到整首诗的紧张氛围。 颔联“尘埃生半榻,花絮落残机”是对家中景物的描绘,进一步表达了诗中主人公的孤单和失落。尘埃覆盖了半边床铺,散落的花絮掉在破旧的衣服上,这些细节都传递出屋子里长久的寂寞。 颈联“褪暖蚕初卧,巢昏燕欲归”则以自然界的景象来对应人物的心情。温暖的蚕开始休眠,巢中的燕子也准备回归,这样的画面既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也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尾联“春风日向尽,衔涕作征衣”是对战争的期待和对家乡的思念。尽管春风已去,主人公依然含泪为出征的丈夫准备衣物,表现出深厚的爱情和牵挂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闺怨》是唐代诗人徐彦伯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女子独守空闺的哀怨之情。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此时正是唐代盛世,社会繁荣稳定,经济文化高度发展。 在这一时期,徐彦伯曾任中书舍人、御史大夫等职,深受皇帝信任。然而,他并未因此飞黄腾达,反而因直言不讳而遭受贬谪。这段经历使他对宫廷内部的虚伪和腐朽有了深刻的认识,也使他更加关注民间百姓的疾苦。 在《闺怨》中,徐彦伯通过对独居女子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同时,这也体现了他对封建礼教束缚女性婚姻的批判,以及对人性自由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