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养源双溪阁野眺
雨余久不眺寒城,平楚遥知一望清。
老杜颇慵看白谷,大王惟爱写黄庭。
剪裁花柳春刀尺,错综江山帝纬经。
终待幅巾同远望,逃他天械与天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下过雨后很久没有去远眺寒冷的城郭了,平楚这个地方看起来遥远而清晰。老杜对看白谷很慵懒,大王只喜欢书写黄庭经文。春天用刀尺剪裁花朵和柳树,用经纬制作帝王的江山画卷。我终究要等到戴上方巾一起去远方眺望,逃离天上的刑具和刑罚。
去完善
释义
《次韵养源双溪阁野眺》注释:
1.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顺序写诗或和诗的一种方式。
2. 高斯得:字不妄,南宋官员,诗人。
3. 养源:即喻良能,南宋文学家,与高斯得是朋友。
4. 双溪阁:位于四川的一处阁楼。
5. 雨余:下雨过后。
6. 寒城:寒冷的城市,这里指四川地区。
7. 平楚:平原上的树梢,这里指远方的美景。
8. 老杜: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9. 白谷:杜甫曾居住的地方,位于今陕西富平县。
10. 大王: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
11. 黄庭:王羲之著名的书法作品《黄庭经》。
12. 花柳:指春天的花卉和柳树。
13. 春刀尺:形容春天里景色如画。
14. 经纬:指地理、疆域。
15. 幅巾:头巾,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头饰。
16. 天械:自然的规律。
17. 天刑:自然界的惩罚。
去完善
赏析
首联“雨余久不眺寒城,平楚遥知一望清”中,“雨余”说明诗人是在雨后登山远望,虽然天色微寒,但天气已经放晴。从山脚望去,满眼皆是一片清新的景色。这个景象正好是诗人心情的体现:长期焦虑之后,他期待一个宁静的心情和美好的视野。
颔联“老杜颇慵看白谷,大王惟爱写黄庭”是一个用典的佳句。其中,“老杜”是指唐朝著名的诗人杜甫,而“白谷”是白居易的诗集名称;“大王”指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黄庭”则是王羲之书法代表作之一《黄庭经》。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于诗歌与书法艺术的热爱。
颈联“剪裁花柳春刀尺,错综江山帝纬经”是赞美自然之景和地理经纬的描写。这两句诗意味着诗人站在高处,观察并欣赏着周围的美景,同时又似乎在运筹帷幄,梳理着他心中的人生脉络。
尾联“终待幅巾同远望,逃他天械与天刑”透露出诗人的决心和期望。诗人期待能戴着一幅头巾(古人头巾象征隐居生活),逃避世间纷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整体来看,这首诗充分展示了作者清雅脱俗的气质以及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养源双溪阁野眺》是南宋诗人高斯得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理宗年间(公元1225-1264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晚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高斯得在当时是一位有才华的文人,他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曾担任地方官员。然而,他在官场上的生涯并不顺利,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高斯得对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他的诗歌作品也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首诗中,高斯得通过对双溪阁野眺的景象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宁静生活的愿望。同时,他也借景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这种情感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反映了他在那个时代所面临的精神困境和生活压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