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建宁府宴徐意一知院乐语

标题包含
建宁府宴徐意一知院乐语
幅巾支杖勇还乡,昨夜方开昼锦堂。 司马高风倾国慕,韩公晚节袭人香。 已忻绿野修初服,好为丹山酹一觞。 卜夜莫嫌秋漏永,仙翁鹤骨尽康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斯(Gauss,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全名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是一位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他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戴着头巾、拄着拐杖的老人勇敢回乡,昨天夜里刚刚敞开了那华丽的客厅。 他以司马的高尚风格倾倒全国羡慕的目光,他年老的韩公仍然留有迷人的香气。 现在已心满意足于在绿色的田野上修理刚缝补的衣服,准备给红彤彤的山峰倒上一杯酒。 整夜不睡不怕秋天的夜晚漫长,这位仙翁和高雅的鹤都身体健康、精神强大。
去完善
释义
1. 建宁府: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福建省。 2. 宴:宴请,设宴招待。 3. 徐意一知院:指徐意一担任知院(即主管官员)一职。 4. 高斯得:南宋诗人,曾任建宁府知府。 5. 幅巾:一种头巾,古人常用以表示儒雅。 6. 支杖:支撑着拐杖,形容老者行走的姿态。 7. 勇还乡:勇敢地回到家乡。 8. 昨夜:昨晚。 9. 方开:刚刚举行。 10. 昼锦堂:宋代官员回乡时修建的纪念性建筑。 11. 司马:古代官职,这里指汉代名将司马相如。 12. 高风:高尚的品质。 13. 倾国慕:全国上下都仰慕他。 14. 韩公:唐代文学家韩愈。 15. 晚节:晚年。 16. 袭人香:散发出令人敬仰的香气。 17. 绿野:绿野山庄,位于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是唐代著名隐士陆羽隐居的地方。 18. 修初服:指回归田园生活。 19. 好为:乐意去做。 20. 丹山:传说中的仙境,这里指美丽的山水景色。 21. 酹一觞:敬酒祝颂。 22. 卜夜:夜晚。 23. 莫嫌:不要嫌弃。 24. 秋漏永:形容夜深。 25. 仙翁:仙人,这里指徐意一。 26. 鹤骨:形容身材瘦削的老人。 27. 康强:身体健康、精神焕发。
去完善
赏析
《建宁府宴徐意一知院乐语》是一首表达师生情谊和赞美高尚品质的诗歌。诗人以尊师的口吻,表达了对徐意一知院的敬仰之情。全诗结构紧凑,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首联描述了徐意一知院回乡的情景。“幅巾支杖”形象地描绘了徐知院的儒雅风度,而“昨夜方开昼锦堂”则表达了人们对他的热烈欢迎。诗人通过这一联,展现了徐知院的风采和人格魅力。 颔联进一步赞美了徐知院的品质和风范。“司马高风倾国慕”比喻他的崇高风范受到全国人民的仰慕,而“韩公晚节袭人香”则赞美他晚年仍然保持着高尚的品质,散发出令人敬重的香气。这两句诗,使人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颈联表达了对徐知院的美好祝愿。“已忻绿野修初服”表示诗人欣慰地看着徐知院在晚年继续修身养性,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好为丹山酹一觞”则是希望他能享受到生活的乐趣,与友人共饮美酒。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徐知院的深厚感情和美好祝愿。 尾联则通过描绘夜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徐知院的敬仰之情。“卜夜莫嫌秋漏永”意味着无论时间多长,诗人都不嫌陪伴徐知院的时光漫长;“仙翁鹤骨尽康强”则表达了对徐知院健康长寿的祝福。这首诗歌,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充分展示了师生之间深厚的感情和诗人对徐知院的崇敬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建宁府宴徐意一知院乐语》是南宋诗人高斯得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理宗淳祐年间(1241-1252年)。在这期间,南宋朝廷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诗人高斯得在那时任建宁府通判,他对民间的疾苦感同身受,对时政深感忧虑。他的好友、时任建宁府知院的徐意一,同样关心民生,致力于改善百姓生活。二人志同道合,常在一起谈论国事、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在一次宴会上,高斯得写下这首《建宁府宴徐意一知院乐语》,表达了他与徐意一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百姓生活的关切。诗歌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