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智仲可化盗图

标题包含
智仲可化盗图
有德由来必有邻,得齐潜德感人深。 不劳渠听甘棠讼,解使偷儿自革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洪(1920年-2007年),原名李洪烈,字子云,号青莲居士,四川乐山人。他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学者,被誉为“当代草圣”。 李洪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李熙垣是清朝举...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自古以来,有品德的人总会吸引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得到大众深深的敬意。他们不必为处理纠纷而费心,因为他们高尚的品质能使那些犯罪的人自觉改正。
去完善
释义
1. 德:这里指品德、德行,即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 2. 邻:邻居。这里是说高尚品德的人身边总会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或邻居。 3. 得齐:得到同样的待遇。这里是指品行高尚的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尊敬与帮助。 4. 潜德:隐而不显的德行。这里是指低调、谦逊的品质。 5. 深:深远、深厚。这里是指这种品质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6. 渠:他,此处指作者本人。 7. 甘棠讼:出自《诗经·周南·甘棠》中的典故,表达了百姓对官员的敬仰之情。这里表示不需要自己亲自去处理纠纷。 8. 偷儿:小偷。这里是对小偷的一种含蓄称呼,表达对他们的同情和理解。 9. 自革心:自觉悔改,改过自新。这里是指高尚品质的影响使得小偷心生悔意,愿意改变自己。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品德高尚的诗,诗人以智仲可化盗图的故事为例,揭示了道德的力量和影响。诗歌首先提出“有德由来必有邻”的观点,意味着有德行的人必然会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接着通过描绘智仲在隐居时所展现出的品德,强调了他那种无声的感染力,让人深受感动。诗中提到的“不劳渠听甘棠讼,解使偷儿自革心”则表达了智仲的高尚品德使得一些不良之人自愿改正错误。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智仲的品行,还强调了道德感化的重要作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智仲可化盗图是南宋诗人李洪所著。这首诗创作于宋光宗绍熙年间(约1190年),时值南宋时期国家内外局势复杂多变。在国家外部,北宋灭亡后,金朝继续南侵,疆域不断拓展;在国内,农民起义频发,国家财政紧张,政治斗争激烈。在这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下,儒家学者试图通过传播教化,倡导道德伦理,来稳定社会秩序。 在创作这首诗歌之前,李洪经历了人生的高潮和低谷。他自幼勤奋学习,敏而好学,成年后因文采出众而受到当时文人的赞誉。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失利,虽才华横溢却壮志未酬,这种无奈和辛酸成为其诗歌创作的源泉。 此外,在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在南宋社会得到了空前发展,儒士们关注民生、关心家国,自觉肩负起拯救民族危亡的重任。他们在政坛、民间广泛传播儒家经典,并付诸实践,进行教化活动。受此时代背景的影响,李洪也积极投身其中,致力于弘扬儒家精神,以化解社会矛盾。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