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过伊水寄龙门僧
龙门树色暗苍苍,伊水东流客恨长。
病马独嘶残夜月,行人欲渡满船霜。
几家烟火依村步,何处渔歌似故乡?
山下禅庵老师在,愿将形役问空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司马扎:唐朝时期文人墨客。
2. 伊水:古代河南的河流,即今伊河,源出河南省栾川县伏牛山北麓,东北流至偃师市南入洛河。
3. 龙门:指洛阳市的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二十公里处的伊河两岸。龙门山与香山石隔河对峙,伊水流经其中,故有“龙门”之称。
4. 苍苍:深青色;苍茫。
5. 伊水东流:伊河水向东流淌。
6. 残夜月:指将要消失的月亮,表示夜晚快要结束。
7. 行(xíng)人:出行之人,此处指作者自己。
8. 欲渡:想要渡过。
9. 满船霜:形容船上满是白霜。
10. 依村步:靠近村庄的脚步声。
11. 渔歌:渔民唱的歌谣。
12. 故乡:出生或长期居住的地方。
13. 禅庵老师:指龙门寺的僧侣。
14. 愿:希望。
15. 将:拿。
16. 形役:身体所受之劳苦。
17. 空王:佛教语,指佛。
去完善
赏析
《晓过伊水寄龙门僧》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作。首联“龙门树色暗苍苍,伊水东流客恨长”描绘了龙门和伊水的景象,以龙门树色的暗沉和伊水东流的永恒,寓意人生的客愁与无尽。颔联“病马独嘶残夜月,行人欲渡满船霜”通过病马、行人和霜月的意象,展现出人生的孤独、困苦与无奈。颈联“几家烟火依村步,何处渔歌似故乡?”描述了几家炊烟袅袅的村庄,以及那难以寻得的熟悉渔歌,反映了诗人对家乡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尾联“山下禅庵老师在,愿将形役问空王”表明诗人希望能借助山下的禅庵和空王的智慧,求得心灵上的解脱,以消解尘世中的困厄。全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晓过伊水寄龙门僧》是晚唐诗人司马扎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当时司马扎任洛阳尉。在创作此诗时,他刚刚结束了一段漫长的贬谪生涯,重新回到了繁华的京城长安。
在这段时间里,司马扎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曾因为直言不讳而受到皇帝的赏识,但也因此多次遭到贬谪。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
与此同时,唐宣宗时期正处于唐朝的中晚期,政治腐朽,民生疾苦。然而,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们仍然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他们的诗歌作品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宝贵财富。在这种背景下,司马扎的诗歌得以流传下来,成为后人研究晚唐文学的重要资料。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