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边卒思归
有田不得耕,身卧辽阳城。
梦中稻花香,觉后战血腥。
汉武在深殿,唯思廓寰瀛。
中原半烽火,此屋皆点行。
边土无膏腴,闲地何必争。
徒令执耒者,刀下死纵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辽阳:地名,古代边防重镇,现位于辽宁省辽阳市。
2. 汉武:指汉武帝刘彻,汉朝的皇帝,在位期间开疆拓土,增强国防。
3. 廓寰瀛:开拓边疆,平定海内之意。廓,开拓;寰瀛,指全国各地。
4. 烽火:战争的象征,此处意为战乱。
5. 点行:按名册依次点名,表示征兵出征。
6. 膏腴:肥沃的土地。
7. 执耒者:拿着农具的农民,这里指被迫参军参战的农民。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边疆士兵思归心境的诗。诗中通过对比梦境与现实、皇帝之远忧与边疆之苦状,突显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悲哀。“有田不得耕”揭示了士卒们本应成为农民却被迫征战的现实;“身卧辽阳城”暗示他们身处边疆,环境恶劣;“梦中稻花香,觉后战血腥”展现了战士们只有在梦里才能享受宁静的田园生活,醒来却面对无尽的战火和牺牲;“汉武在深殿,唯思廓寰瀛”则揭示皇帝远离战事,而将士却要承受战争的代价。最后两句“边土无膏腴,闲地何必争”意味着边疆之地并不肥沃,不值得争夺,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无谓和对战士们的同情。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充分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人性的关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边卒思归》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其时正是中国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期。诗歌的作者司马扎在人生历程中经历了多种磨难和困苦。他在官场上郁郁不得志,因此选择远离尘嚣,寄情山水之间。在这个时代,朝政腐败,宦官专权,政治黑暗,边疆战火不断,民生疾苦。这些都为司马扎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边疆士兵思念家乡的情景,表现了他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在诗中,司马扎借边卒之口,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和对战争的不堪回首。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普通百姓命运的关心和对民生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