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弹琴

标题包含
弹琴
凉室无外响,空桑七弦分。所弹非新声,俗耳安肯闻。 月落未终曲,暗中泣湘君。如传我心苦,千里苍梧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司马扎:唐代诗人。 2. 凉室:指幽静的地方。 3. 外响:外界的声音。 4. 空桑:古地名,位于今湖南永州零陵区。 5. 七弦分:指琴的七根弦各自分开,象征音乐的和谐。 6. 新声:新兴的音乐。 7. 安肯:怎么会。 8. 未终曲:还没有结束曲子。 9. 暗中:在黑暗中。 10. 泣湘君:传说中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哭泣的情景。 11. 如传我心苦:如果能传递我的心情之苦。 12. 千里苍梧云:形容相隔遥远的地方。苍梧,古地名,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
去完善
赏析
《弹琴》司马扎这首诗歌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古琴弹奏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孤寂的心境和深沉的情感。诗的开头“凉室无外响,空桑七弦分”描述了诗人所处的宁静环境,以及古琴音色的独特韵味。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弹奏的古琴音乐并非新颖之曲,但即使是最平凡的耳朵也难以听到其中的美。随后,诗人的笔触转向了夜晚的音乐情境:月亮渐渐落下,然而音乐仍未结束,仿佛在暗暗地诉说着湘君的悲伤故事。最后,诗人借由琴声传达了自己的心情,那是远离故乡、离群索居的痛苦。整首诗以古琴的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感受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弹琴》是唐朝诗人司马扎的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诗人在宁静夜晚抚琴抒怀的情感。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世纪,即唐朝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社会相对安定,文化艺术繁荣发展,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司马扎生活在这个时代,他的政治抱负并未实现,一生经历了许多挫折。然而,正是这些挫折让他更加坚定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借助于音乐表达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这种情感在《弹琴》一诗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凉风吹月露,皓彩满林塘。忽闻理丝竹,因起历帷床。推枕起身坐,短景难裁量。” 在这个时代,音乐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唐朝的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都十分发达,各类乐器盛行,如琵琶、笛子、二胡等。此外,诗人们也常以琴作为情感的寄托,以琴声来诉说人生的悲欢离合。因此,司马扎在这首诗中将音乐作为抒发情感的手段,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也展现了诗人的个性和才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