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寿安甘棠馆
行人方倦役,到此似还乡。
流水来关外,青山近洛阳。
溪云归洞鹤,松月半轩霜。
坐恐晨钟动,天涯道路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宿:过夜;停留
2. 寿安:地名,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境内
3. 甘棠馆:宾馆或驿站
4. 行人:旅行的人
5. 倦役:指旅途疲劳
6. 到:抵达
7. 此:这里,指寿安甘棠馆
8. 似:好像
9. 还乡:回到家乡
10. 流水:流动的河水
11. 关外:古代关隘以外的地方
12. 青山:青葱的山峰
13. 洛阳:古都城市,位于河南省西部
14. 溪云:溪水上升起的雾气
15. 归洞:回到山洞中
16. 鹤:鸟类,长寿的象征
17. 松月:松树下的月光
18. 半轩:房间的一半
19. 霜:冰晶,通常在寒冷的天气出现
20. 坐:坐着
21. 恐:恐怕
22. 晨钟:早晨的钟声
23. 天涯:天地的边际,形容极远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行人在旅途中疲惫不堪,来到甘棠馆时仿佛回到了故乡的情景。诗中的“流水来关外,青山近洛阳”体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而“溪云归洞鹤,松月半轩霜”则展示了夜晚宁静、优美的自然景色。最后两句“坐恐晨钟动,天涯道路长”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旅程的担忧和漫长的归家之路的感慨。整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旅途的疲惫、思乡之情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充满了深厚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寿安甘棠馆》是唐代诗人司马扎的作品,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在这个时期,司马扎作为一位年轻有才的文人,被任命为地方官吏。他在这首诗歌中,通过描绘自己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展现了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唐朝的天宝年间,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但随着政治腐败的加剧,社会矛盾逐渐显现。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扎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官员,目睹了民间的疾苦,感受到了时代的沉重压力。因此,他在《宿寿安甘棠馆》中,通过对甘棠馆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这个时代的忧虑和反思。
与此同时,这首诗歌也反映出了唐朝文人墨客之间的友谊。在旅途中,司马扎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共同度过了这段难忘的时光。在这些朋友的陪伴下,司马扎的情感得到了宣泄,心灵得到了慰藉。因此,这首诗也成为了他们之间友谊的见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