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渭南晚次华州
前楼仙鼎原,西经赤水渡。火云入村巷,余雨依驿树。
我行伤去国,疲马屡回顾。有如无窠鸟,触热不得住。
峨峨华峰近,城郭生夕雾。逆旅何人寻,行客暗中住。
却思林丘卧,自惬平生素。劳役今若兹,羞吟招隐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自:从。2. 渭南:古地区名,位于陕西省中部。3. 晚次:傍晚时到达。4. 华州:地名,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5. 前楼:前面的楼房或建筑。6. 仙鼎原:古代传说中的仙境,这里可能是指一个美丽的风景地。7. 西经:向西经过。8. 赤水渡:赤水河上的渡口。9. 火云:燃烧的云,形容天空中的红霞。10. 余雨:剩余的雨水。11. 驿树:驿站旁的树木。12. 我行:我的行程。13. 去国:离开家乡。14. 屡回顾:多次回头看。15. 无窠鸟:没有巢穴的鸟,形容漂泊不定的生活。16. 触热:遇到炎热的天气。17. 不得住:不能停留。18. 峨峨:高大的样子。19. 华峰:华山山峰。20. 城郭:城市和乡村。21. 生:产生。22. 夕雾:黄昏时的雾气。23. 逆旅:旅店。24. 何人:谁。25. 行客:旅客。26. 暗中:暗地里。27. 却思:回想起来。28. 林丘卧:在树林和高地上休息。29. 自惬:自己感到满足。30. 平生:一生。31. 素:本色,本性。32. 若兹:如此,这样。33. 羞吟:不好意思吟咏。34. 招隐句:呼唤隐士的诗句。
去完善
赏析
《自渭南晚次华州》是唐朝诗人司马扎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经过渭南、华州的所见所感。诗人以火云、余雨等意象展现了夏日的炎热和旅程的艰难。同时,诗人借无窠鸟这一比喻表达了旅途中孤寂的心情。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华峰、城郭的景色,表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以劳役之辞表达了自己不愿被尘世纷扰的愿望。整首诗歌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出诗人独特的人文情怀和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自渭南晚次华州》是唐朝诗人司马扎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从渭南出发,抵达华州的情景。通过沿途所见的风物景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司马扎在唐玄宗时期任职于朝廷,担任过御史大夫等职务。然而,他在任期间并未得到皇帝的赏识,反而因为直言不讳而受到排挤。这使得司马扎的内心充满了孤独和无奈。在此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自渭南晚次华州》,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唐玄宗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然而,这也导致了皇帝的骄奢淫逸,以及朝廷内部的腐败。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司马扎作为一位正直的官员,对于国家的现状感到忧虑。因此,他的诗歌中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