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孔恂入洛

标题包含
送孔恂入洛
洛阳古城秋色多,送君此去心如何。 青山欲暮惜别酒,碧草未尽伤离歌。 前朝冠带掩金谷,旧游花月经铜驼。 行人正苦奈分手,日落远水生微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洛阳:古代洛阳为著名古都,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的首都。 2. 金谷:古地名,位于洛阳城东北,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3. 铜驼:铜驼大街,洛阳城内一条著名的街道,有石雕骆驼作为标志。 4. 远水:指远方的水流,这里可能指洛水或黄河。
去完善
赏析
《送孔恂入洛》是一首情感深沉的离别诗。诗人以洛阳古城的秋色为背景,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的复杂心情。“青山欲暮”和“碧草未尽”两句描绘了离别之际的景色,同时也象征着友谊的珍贵。接下来,诗人通过“前朝冠带掩金谷,旧游花月经铜驼”的描绘,回顾了过去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友情的深深怀念。最后,“行人正苦奈分手,日落远水生微波”两句传达出离别的无奈和惆怅,为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情感氛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孔恂入洛》是唐代诗人司马扎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朝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这一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这个时期,司马扎作为一位有才华的文人,他的诗歌才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也曾遭遇过人生的低谷。据历史记载,司马扎曾因为一场官司而入狱,这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这段经历也使他在诗歌中展现出了更加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世事的洞察力。 在唐代贞观年间,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励精图治,国家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被誉为“贞观之治”。这个时期的诗人受到时代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往往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这样的背景下,司马扎创作了这首《送孔恂入洛》,以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国家的忠诚与担当。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