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岚州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北方的春天来得较晚,边疆城市的气候寒冷。那些来了又去的鲜花还没有开放,新雪与旧雪仍在交杂。水流的声音如同一首乐曲,山峦仿佛是一幅画卷。我独自感叹,为了遥远的旅程而离开家乡,让旅途充满了艰辛和危险。

去完善
释义
1. 经行:经过;行走。
2. 岚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地理区域,大约在今天的山西境内。
3. 北地:北方的地方。
4. 春光:春天的景色。
5. 边城:靠近国界的城池。
6. 往来:来来往往,指频繁的活动。
7. 不发:不开放,不开花。
8. 新旧:新的和陈旧的。这里可以理解为旧雪和新雪。
9. 雪仍残:残雪,指尚未完全融化的雪。
10. 水作琴中听:形容水流的声音如同琴声一般悦耳。
11. 山疑画里看:形容山景如同画中一样美丽。
12. 自惊:自己惊讶,感到吃惊。
13. 牵远役:被派遣到远方执行任务。
14. 艰险:艰难危险。
15. 促征鞍:催促着上马出发。

去完善
赏析
《经行岚州》是唐代诗人杜审言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杜审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北方边境地区早春的景色和气候特点。首联“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描述了北方边疆的春天来得较晚,气候寒冷的特点;颔联“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寒冷景象的具体表现,即花儿尚未开放,新旧的雪仍然残留着。这两句诗,既描绘了北方边疆春天的迟来与寒冷,又传达出诗人对于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
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山水比作琴声和画卷,形象地表达了北方边疆风景的美丽。尾联“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则是诗人在感慨自己的命运多舛,为了生活而远行在艰辛的道路上。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文字,深刻地描绘了北方边疆的早春景象,以及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经行岚州》是唐朝著名诗人杜审言在公元675年左右创作的。这个时期,他正身处官场生涯的低谷,任职地方官吏。在这个阶段,由于政局动荡、仕途失意,使得他的诗风愈发沉郁顿挫。
在这个时代,初唐盛世逐渐衰落,士人官僚阶层权力重组,社会矛盾加剧。在外敌压力下,边疆战乱频发,人民生活困苦。在此背景下,杜审言深感忧虑,将自身的遭遇融入国家民族的命运之中。这首《经行岚州》正是他在面对现实困扰时,表达忧国忧民之情的一种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