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渡湘江

标题包含
渡湘江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杜审言(约645-708年),字必简,今河南省邓州市人。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被尊称为“诗圣”杜甫的祖父。 杜审言出身于书香世家,其曾祖父为北魏中书令杜翔,祖父为北齐著作佐郎杜瑾,父...查看更多
ponny77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在迟来的春日里,游览园林令人感叹过去的时光;而今年春天的花鸟却让人感受到了边疆的忧虑。唯独遗憾的是京城的人被迫向南逃窜,不像湘江的水那样继续向北流去。
ponny77
去完善
释义
【迟日】指春天。 【园林】指植物繁茂的花园或风景区。 【昔游】指过去的游历。 【花鸟】泛指自然界的美景。 【边愁】指离乡背井的忧愁。 【独怜】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偏爱或同情。 【京国】指京城。这里指的是唐代的都城长安。 【南窜】向南迁徙。这里是说作者因罪被流放南方。 【湘江】湖南省的主要河流,北流入长江。 【北流】向北流动。这里是说湘江的水向北流向长安。
ponny77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迟日园林”开篇,描绘出春天的景色,但诗人却感受到了昔日的悲伤。紧接着,诗中的“今春花鸟”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丝哀愁。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既渴望春天的美好,又难以忘怀过去的痛苦。 接下来的两句“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则是对这种矛盾情感的进一步深化。诗人以南逃的京城人为例,表达了自己漂泊不定、无法回归故乡的无奈与悲哀。而“不似湘江水北流”则暗示了诗人希望像江水一样自由自在地流动,却无法实现这一愿望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矛盾情感,展现了作者在人生道路上的无奈与挣扎,体现了其对于自由和家园的深深眷恋。
ponny77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渡湘江》是唐代著名诗人杜审言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公元695年,此时正值唐高宗统治时期。在这一年里,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武则天篡位、徐敬业起兵讨伐等,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杜审言在此时的人生际遇也并不如意。他曾因直言不讳而被贬为吉州司马,后又因牵连进一场政治风波而入狱。在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后,他终于在这一年得到了平反,重新回到了朝廷任职。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杜审言创作了这首《渡湘江》。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政治风云变幻的忧虑。这种情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反映出作者在这一特殊时期的内心世界。
ponny77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