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月陂

标题包含
游月陂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鐏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日约重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月陂堤上散步时,我向北方望去,看到了那高耸入云的天子台。秋天的气息已经笼罩大地,万物都随着季节的更迭而改变,而我则在一处清幽的地方享受着这份宁静。天上的白云和水中的倒影相互映照,树林下的泉水声静静传来。世界上的事情纷繁复杂,又何必去计较呢?只要遇到美好的日子,就邀请朋友一起共享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月陂:可能是某地的水名,也可能是指月色映照的湖泊或陂塘。 2. 堤:即堤坝,此处指月陂的堤岸。 3. 四徘徊:四处漫步、游荡的意思。 4. 中天:天空中央,一般指太阳或者月亮运行的位置。 5. 百尺台:高度约为三十米的台子。古代常常用百尺来表示很高的意思。 6. 万物:世间万物,包括植物、动物等。 7. 秋气:秋天的气候特征,如气温降低、草木凋谢等。 8. 一鐏:此处可能是“一樽”之误,指的是一只酒樽。 9. 聊:勉强、姑且的意思。 10. 晚凉:傍晚时分凉爽的天气。 11. 水心云影:指水中倒映的云朵的影子。 12. 林下泉声:树林深处的泉水的声音。 13. 静自来:形容声音自然传来的状态。 14. 无端:无缘无故、没有原因的意思。 15. 何足计:不值得计较、担忧。 16. 但:只、只要。 17. 逢佳日:遇到好的日子、好日子。 18. 约:约定、约定时间。 19. 重陪:再次陪伴在一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游览月陂的过程为主线,展现出一幅秋日郊野的宁静景象。诗人通过描绘北有中天百尺台的壮丽景观,凸显了自然景观的高远壮观;接着提到万物已随秋气改,表达了季节更替带来的变化;然后通过对水心云影、林下泉声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的闲适心境。在诗歌的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世事的无足轻重,只愿在美好的日子里与友人共享这份宁静的心情。整首诗构思巧妙,情感真挚,是古典诗词中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月陂》是宋代著名诗人、理学家程颢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年份不详。在公元1057年左右,程颢因担任监察御史而来到河南郏县,并在此地写下了许多描绘当地自然风光的诗歌,这首《游月陂》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个时期,程颢的生活和仕途都相当顺利。他在学术上受到恩师周敦颐的教导,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学思想体系。同时,他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担任过监察御史等官职,为国家治理尽心尽力。 北宋时期,中国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方面,农业科技的进步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为社会稳定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士人阶层不断壮大,推动了文化教育的普及。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们纷纷将自己的才情投入到诗歌创作之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程颢在游览月陂时,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游月陂》。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陂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程颢的文学才华,还体现了他对理学思想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