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尧夫首尾吟
先生非是爱吟诗,为要形容至乐时。
醉里乾坤都寓物,闲来风月更输谁。
死生有命人何与,消长随时我不悲。
直到希夷无事处,先生非是爱吟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老师并非喜欢吟诗,只是用诗来表达愉悦时光。
微醺中天地万物都变得亲切可爱,闲暇时在清风明月下感悟人生。
生死由天,我无法干预;世间万象变幻,我并不悲伤。
直到达到那空灵的境界,无拘无束,老师也就不再需要写诗表达情感了。
去完善
释义
1. 尧夫:指北宋著名学者司马光。首尾吟:诗歌的题目。
2. 形容:描述、表现。至乐时:最快乐的时光。
3. 乾坤:天地,这里代指整个世界。寓物:寄托在物体中。
4. 闲来:空闲时间。风月:风和月,这里代指大自然的美景。输谁:输给别人。
5. 死生:生死。有命:由命运决定。人何与:人与它有什么关系。
6. 消长:消退和增长。随时:随着事物的变化。我不悲:我并不悲伤。
7. 希夷:无声无息的状态。无事处:无事事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程颢对生活的哲理思辨及对人生命运的达观态度。在首尾呼应的巧妙构思中,诗人突出了“形容至乐时”的主题。其中,通过醉酒时的惬意生活、闲暇时光中的赏风赏月等情境的描绘,诗人强调了生活的乐趣;同时,他还认为生死、兴衰等均是自然规律,因此并不产生悲伤之情。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超脱物外的心境,传达了一种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程颢写下《和尧夫首尾吟》一诗。此时正是他政治生涯的黄金时期,曾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等职务。然而,在担任监察御史期间,他因直言敢谏而触怒了皇帝,被贬为县令,这也是他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
在这个时代,北宋正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内部,官僚腐败严重,百姓疾苦不断;外部,辽国和西夏的威胁日益加剧。面对这样的局面,宋神宗决心改革,起用王安石推行新法,以振兴国家。然而,新法却引发了新旧党争,使得朝廷政局更加动荡。
程颢作为一名士人,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忧虑。他在诗歌中以“首尾吟”的形式,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国家局势的担忧。他认为,国家的长治久安需要统治者具备远见卓识,而不是盲目追求功利。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人生际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矛盾和问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