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张子厚先生
叹息斯文约共修,如何夫子便长休。
山东无复苍生望,西土谁共后学求。
千古声名联棣萼,二年零落去山丘。
寝门恸哭知何限,岂独交亲念旧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惋惜文化与礼仪的共同维护,然而夫子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东方没有了那受百姓敬重的贤者,西方又有谁与后来学者共同探讨呢?千百年来的声誉,如同草木般生长又凋谢,如今已化为尘土。在这悲恸的夜晚,泪水打湿了枕巾,悲痛之情难以言表,不只是亲人朋友为之感伤啊。
去完善
释义
1. 叹息斯文约共修:“斯文”在这里指儒家文化;“约”是共同的意思;“共修”就是一起研究学习儒家文化。
2. 如何夫子便长休:"夫子"是对老师的尊称;“长休”指的是死亡。
3. 山东无复苍生望:"山东"在古代指华北大平原或黄河流域,这里用来泛指中国的东方地区;“苍生”指的是百姓。
4. 西土谁共后学求:"西土"古代指中原以西的地区,此处用泛指中国西部地区;“后学”是指后来学习的学者或学生。
5. 千古声名联棣萼:“千古”指长时间;“棣萼”指兄弟之间的亲情关系。
6. 二年零落去山丘:"二年"指张先生去世的时间;"零落"是凋谢的意思,这里表示生命的消失;"山丘"是坟墓的代称。
7. 寝门恸哭知何限:"寝门"是指家中停放灵柩的地方;“恸哭”是大声哭泣的意思;“何限”是无数的含义。
8. 岂独交亲念旧游:"岂独"是不止的意思;“交亲”是指亲戚朋友;"旧游"是指过去的朋友或者交往的人。
去完善
赏析
程颢的《哭张子厚先生》表达了悼念好友、感慨斯文缺失的心情。首句“叹息斯文约共修”表达作者对于与张先生的共同理想——弘扬斯文的期待与无奈。接下来“如何夫子便长休”对张先生过早离世发出哀叹,体现二人深厚的友谊。紧接着诗人以“山东无复苍生望”和“西土谁共后学求”表达了对张子的怀念和对失去他的忧虑,担心这将影响到苍生的福祉和后学的传承。然后“千古声名联棣萼”描绘了张先生和自己在学术界的声望地位如花朵般相互辉映。诗中“二年零落去山丘”揭示诗人对时光流逝、生死无常的感慨。最后两句“寝门恸哭知何限,岂独交亲念旧游”强烈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哀痛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整首诗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哭张子厚先生》是宋代诗人程颢所作的一首悼念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85年,正值北宋哲宗时期,是宋神宗元丰八年,程颢在这一年秋季突然得知友人张载病逝的噩耗,悲痛之下创作了这首悼念诗。
诗人在当时正值壮年的46岁,而他的好友张载也在这一年辞世,年仅51岁。两位文友相识多年,彼此交情深厚,共同致力于儒学的发展和推广。张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关学”的创始人。
在这个时代,北宋朝政腐败,内外矛盾激化。许多知识分子试图通过改革来拯救国家,但由于保守势力的阻挠,改革进程艰难曲折。在这种背景下,程颢和张载等人坚持传承和发展儒家学说,希望通过教育和人才培养来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然而,他们的理想并未完全实现,友人离世更使他们深感悲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