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双梅草堂

标题包含
过双梅草堂
一识园林胜,知君有远心。 看林延野色,卧日只空林。 山水闲中领,诗书静处深。 秋光度林际,留得半庭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认识到园林美景,了解你有高远的心志。 望着树林延伸到原野的景象,太阳照在林间,显得宁静致远。 闲暇时领略山水的宁静,在诗书之间探寻深邃的境界。 秋天的光线穿过树林的边缘,留下一片庭院的阴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园林:这里是双梅草堂的代称。 2. 远心:这里指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3. 看林延野色:描述草堂周围的自然风光。 4. 卧日只空林:描述阳光穿过树林的景象。 5. 山水闲中领:描述作者在闲暇时领略山水之美。 6. 诗书静处深:描述作者在安静的环境中深入研读诗书。 7. 秋光度林际:描述秋天的阳光穿过树林的景象。 8. 半庭阴:描述留在庭院一半的阴影,表示光线照射的角度和时间。
去完善
赏析
《过双梅草堂》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作者心境的诗作。诗人以园林为起点,表达了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看林延野色”形象地描绘了树木伸展的姿态,与“卧日只空林”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日光穿过树叶投射在地面上的光影变化,表达出诗人在观察自然时的细腻感受。此外,诗人通过描述“山水闲中领,诗书静处深”展现出自己在闲适生活中的情感寄托和精神追求,强调了亲近大自然对于心灵洗礼的重要性。最后一句“秋光度林际,留得半庭阴”以秋天阳光穿越树林的景象收尾,暗示尽管岁月流转,但诗歌的精神仍然能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影响。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寄情山水的美好愿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双梅草堂》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天麟所作。创作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在这个时期,陈天麟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他曾一度辞官回乡,寄情山水,这为他文学创作的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在明朝永乐年间,中国正处于一个相对繁荣和稳定的时期。当时的皇帝朱棣即位后,国家政治较为稳定,经济逐渐恢复。然而,尽管社会总体安定,但民间仍存在一定的不公和不平。在陈天麟的生活中,他可能亲身经历了一些社会的黑暗面,这也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在这一时期,诗歌创作在文人墨客之间非常流行,许多诗人都以此作为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方式。陈天麟也不例外,他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赞誉。而《过双梅草堂》这首诗则是他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双梅草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致和理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