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坞寺
古寺深深阴,篮舆得得来。
三休登陇首,百转入岩隈。
乔木千章老,鸣泉万石哀。
无人同此趣,独为少徘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寺庙宇掩映在深深的树荫中,只能乘着竹轿才能抵达。
沿途休息三次才登上山顶,拐了无数次弯才来到山岩深处。
这里有千棵古老的树木,还有那响彻山谷的泉水声。
没有人能与我分享这种乐趣,我只能独自在这里徘徊流连。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深坞:即深邃的山坞,此处指代深坞寺。
2. 篮舆:古代一种坐卧两用的交通工具,形状像篮子。
3. 休:休息,止息。
4. 陇首:地势较高的地方。
5. 百转:多次转弯。
6. 岩隈:山岩的曲折处。
7. 千章:表示树木众多。
8. 鸣泉:发出声响的泉水。
9. 万石:形容岩石众多。
10. 哀:形容泉水的声音低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山古寺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孤独的感慨。诗人以深坞寺为背景,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幽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
首先,诗人用“古寺深深阴”开篇,形象地描绘出深坞寺的古老与深沉,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紧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乘坐篮舆来到古寺的过程,表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在描写自然景观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三休登陇首,百转入岩隈”,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展现了山中景色的险峻和变化多端。同时,诗人还通过对“乔木千章老,鸣泉万石哀”的描绘,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力和情感色彩。
然而,在这美好的景色中,诗人却感受到了孤独。“无人同此趣,独为少徘徊”,表达了诗人渴望有人共享这种美景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深坞寺》是南宋诗人陈天麟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描述了深坞寺周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首先,我们从诗篇的创作时间谈起。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那时中原地区战事频发,百姓生活困苦。而江南地区相对安定,经济文化发展较为繁荣。在这个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南下,寻求避世之地,以实现他们的隐逸之志。陈天麟正是其中的一员,他在南渡后定居临安,过上了半隐居的生活。
其次,我们要关注一下陈天麟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人生际遇。在南宋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陈天麟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社会的腐败。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他深感忧虑和痛心。然而,他却无法改变现实,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隐逸生活中。因此,这首《深坞寺》可以看作是他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渴望的象征。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与陈天麟有关的时代背景。南宋时期,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僵化,士人阶层热衷于科举功名,官场腐败现象严重。在这种环境下,一些具有独立思想的文人开始反思现实,试图寻找新的精神寄托。他们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此来对抗世俗的纷扰。陈天麟正是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充满了对自然美和隐逸生活的赞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