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石壁道中

标题包含
石壁道中
云山叠叠石齿齿,山色溪声三十里。 霜余木叶半丹青,道上松风杂宫征。 舍车而徒度险艰,迩来趼足愁跻攀。 官闲无禄与王事,不妨拄杖对潺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云层连绵群山峻峭,蜿蜒溪流声传三十里。 秋天霜露过后,树木斑斓如画,道上的松涛和风声交织在一起。 舍弃车辆选择徒步,穿越险峻艰难的路程,脚下磨破皮仍担忧着攀登。 闲暇无事不受公务约束,手执竹杖对着潺潺流水悠悠自得。
去完善
释义
云山叠叠:指云雾缭绕的山峦重重叠叠。 石齿齿:形容石头尖锐如牙齿,形容山路崎岖。 霜余:秋霜过后。 木叶:树叶。 丹青:这里指树木的黄色和红色,比喻色彩斑斓。 道上松风:行走在山路上听松涛之声。 宫征:古代宫廷音乐中的五音之一。 舍车而徒:放弃坐车选择徒步。 度险艰:度过险阻艰难的路程。 迩来:近来。 趼足:脚底磨出老茧。 愁跻攀:担心攀爬困难。 官闲无禄:官员的职务清闲,没有俸禄。 王事:国家的事务。 拄杖:用手杖支撑身体行走。 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作者心境的诗。诗的开头,“云山叠叠石齿齿”形象地描绘了山间层峦叠嶂、怪石嶙峋的景象,紧接着的“山色溪声三十里”则渲染了这片山水风光的深度和广度。诗人通过这两个画面,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立体的山水画。 随后,诗人以“霜余木叶半丹青”描述秋天霜降之后,树叶变得色彩斑斓,仿佛是画家笔下的杰作。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绘画中的术语——“丹青”,使得这个画面更加生动形象。接下来的“道上松风杂宫征”则表现出了山路上的松林风声以及远处传来的悠扬音乐。这里的“杂”字,赋予了这两个声音层次感和空间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接着,诗人写到了自己在旅途中的艰辛:“舍车而徒度险艰,迩来趼足愁跻攀。”这两句既表现了道路的艰险,又刻画了诗人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而后,诗人提到自己虽然官职清闲没有公事,但还是不免受困于崎岖的山路,表达了他的无奈之情。最后,“不妨拄杖对潺湲”则展现出诗人从容面对困境的心态,他以杖代步,欣赏着山间潺潺流水的美景,表达出一种超脱的意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石壁道中》是南宋诗人陈天麟的一首描绘旅途风景的诗歌。这首诗歌创作于南宋光宗绍熙年间(约公元1190年)。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腐败,外患频繁,民不聊生。陈天麟身为文人,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致力于改善民生,但无奈官职卑微,能力有限。因此,他决定离开官场,开始了一段漫长的旅行。 在旅途中,陈天麟沿途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同时也见证了民间的疾苦。他在石壁道中所见的景色,既体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反映了民众的生活艰辛。这种对比使他更加坚定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