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雨中发崇福院

标题包含
雨中发崇福院
仆奴颇厌穿云路,老子方欣在眼山。 四面人家高下住,一川烟雨有无间。 时闻鸟语作歌吹,更遣泉声鸣珮环。 沮洳崎岖饱谙历,只余多病鬓毛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仆人不喜欢翻山越岭的道路,我却喜欢眼前的青山绿水。周围高低错落的人家,山间云雾缭绕的美景,构成了美丽的画卷。不时传来鸟儿的歌声和泉水叮咚的声音,宛如美妙的乐章。然而,这条曲折艰难的路我已走过多遍,现在只留下满头白发。
去完善
释义
1. 仆奴:这里是指骑马赶路的仆役。 2. 穿云路:指行走在高耸入云的山间道路。 3. 老子:古代对年长者的尊称,这里诗人自比。 4. 眼山:眼中的山水风光。 5. 四面人家高下住:形容四周错落有致的人家居住景象。 6. 一川烟雨有无间:一条河流上笼罩着若有若无的烟雾。 7. 时闻鸟语作歌吹:时常听到鸟儿的叫声如同歌声和风声。 8. 泉声鸣珮环:形容泉水的声音如同玉佩环碰撞发出的声响。 9. 沮洳崎岖饱谙历:饱经风霜,熟悉坎坷之路。 10. 多病鬓毛斑:因为病痛而使鬓发变得花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雨中发崇福院》,是南宋诗人陈天麟所作。诗人在雨中出发前往崇福院,沿途所见所感跃然纸上。通过描绘仆奴的抱怨、自己的欣喜、四周的风景、鸟鸣和泉声等场景,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诗人也意识到自己的老迈和病痛,但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以一种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中发崇福院》是南宋诗人陈天麟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 在南宋时期,随着金兵的南侵,中原大片土地被占领,战乱频繁。作为一名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陈天麟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命运。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一系列忧国忧民的诗篇。 这一时期,陈天麟的个人经历也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州县官员,后因时局动荡而被罢免。在流寓江南的日子里,他接触到了许多民间疾苦,这使他对国家的忧虑更为深切。 《雨中发崇福院》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雨中离开崇福院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在这首诗中,陈天麟以深沉的笔触,展现了他在时代背景下的感慨与忧虑,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南宋时期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