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林寺
凉飔发远轫,残暑促归轮。
山色不厌客,蝉声强聒人。
功名尘外累,身世醉中真。
更上高楼望,何峰可卜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凉爽的风吹起了远方的开始,盛夏的余热催促着回家的步伐。
山色总是让人流连忘返,而蝉鸣却强行打扰人们的安宁。
名与利都不过是世间琐事,在醉酒之中反而能看出人生的真谛。
再登上高楼眺望远方,哪座山峰可以成为我的邻居呢?
去完善
释义
1. 凉飔:凉快的微风。
2. 发:启程。
3. 远轫:远方的旅行。轫,引申为旅程。
4. 残暑:残留的暑热。
5. 促:推动。
6. 归轮:回归的车轮,比喻旅程结束回家。
7. 不厌:不嫌。
8. 强聒:强行吵闹。
9. 尘外:世俗之外。
10. 身世:生活经历。
11. 醉中真:在醉酒状态下的真实自我。
12. 高楼:指后林寺的高楼。
13. 何峰:哪座山峰。
14. 可:可以。
15. 卜邻:选择邻居,这里指寻找适合的修行之地。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诗人访游后林寺的所见所感。诗人以细腻、敏锐的观察力,运用自然界的景象,如凉飔、残暑、山色和蝉声等,生动地展现了时序更替的场景,表达了山色之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同时,诗人还通过“功名尘外累,身世醉中真”传达出他厌恶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态度。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表达了诗人独立不羁的精神风貌。最后一句则展示了诗人的深思与执着,希望在更高的境界中寻求真正的自我。
整体来说,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哲理的思考,显示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后林寺》是宋代诗人陈天麟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诗人的闲适心情。下面是关于该古诗的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陈天麟身处江南一带,游览了许多风景优美的山水寺庙,这首诗便是他在游览后林寺时的有感而发。在这段时间里,他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曾一度远离官场,选择在江南水乡过着隐逸的生活。这种生活经历使得他对自然风光有着独特的感悟,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北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在这里寻找灵感。与此同时,佛教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广泛传播,许多寺庙成为文人墨客的聚会场所。陈天麟在后林寺的所见所闻,让他产生了创作的欲望,于是写下了这首五言绝句。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