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相寺风雨亭
夜闻骚屑此君语,晨起急登风雨亭。
一笑相逢珍重别,不随人改旧时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晚听到竹子发出瑟瑟声响,如同在说话;早晨急切地登上风雨亭。笑着相互打招呼,然后各自保重告别,坚守自己的信念,不被他人改变。
去完善
释义
《妙相寺风雨亭》是宋朝诗人陈天麟创作的一首描绘寺庙风雨亭的诗歌。以下是对该诗中部分词句的注释:
1. 骚屑:形容风吹草木的声音。这里指风声。
2. 此君:这里指风。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此君”一词常用来代指风。
3. 急登:急忙登上。这里指作者听到风声后,急忙登上风雨亭。
4. 一笑相逢:形容短暂的相遇与告别。
5. 珍重别:珍惜这次告别。这里表达出作者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6. 不随人改旧时青:意思是风雨亭的绿色不会因为人们的离去而改变。这里表达了风雨亭的自然之美不会因人事变化而改变。
去完善
赏析
《妙相寺风雨亭》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听闻骚屑之声,清晨便急切地登上风雨亭,与友人相逢并珍惜告别,表达了诗人坚守初衷、不改本色的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妙相寺风雨亭》是南宋诗人陈天麟的一首描述寺庙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74年,即南宋孝宗淳熙年间。这个时期,南宋王朝在经历了金兵入侵的危机后,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陈天麟作为当时的文人雅士,对佛教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选择到妙相寺游览,并在风雨亭留下此诗。
在这个时期,陈天麟的人生际遇比较复杂。他早年曾投身军旅,抗击金兵,后因战功卓著而受到皇帝的嘉奖。然而,他在仕途上并未一帆风顺,多次遭受到排挤和贬谪。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积极投入到文学创作和游历名山大川的活动中。这首《妙相寺风雨亭》就反映了他在游览寺庙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陈天麟所处的时代背景,正是南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逐渐走向成熟,佛教、道教等各种宗教信仰也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此外,南宋时期的文学创作也非常活跃,特别是诗歌方面,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和作品。陈天麟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无疑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