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霜阁
登台坐想遗民钓,入寺行歌李白诗。
竹榻蒲团僧定早,清鞋布袜我归迟。
云边扫石留题处,月下凭栏把酒时。
百尺苍松唐旧物,问渠尝阅几兴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登台坐下想那遗民垂钓,进入寺庙边走边唱李白的诗。
在寺庙里,僧侣们早早地坐在竹榻和蒲团上静心修行,而我却穿着清鞋和布袜迟迟未归。
在白云飘荡的地方,我们扫去石头上的灰尘留下墨迹;月色之下,我们倚着栏杆喝着酒。
这里有一棵高达百尺的苍劲古松,它曾是唐朝的古物,见证了世事的兴衰变迁。
去完善
释义
1. 遗民:指亡国或被灭亡的国家的百姓。这里用来形容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
2. 入寺:进入寺院。
3. 行歌:一边行走一边唱歌。
4. 李白诗:这里指李白的《庐山谣》等描绘山水风光的诗篇。
5. 竹榻:竹子做的床铺。
6. 蒲团:用蒲草编成的圆形垫子,供跪拜或祈祷时使用。
7. 僧定:僧人的禅定,即冥想静坐。
8. 清鞋布袜:表示清净无染的生活态度。
9. 苍松:老松树。
10. 唐旧物:唐朝时的遗物。
11. 问渠:询问水渠。这里的“渠”是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或“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登临秋霜阁时的所见所思。首联描绘了登台远眺的场景,诗人想象着古代百姓在此垂钓的情景,同时联想到李白诗歌中的寺院和行吟。颔联描绘了寺中的静谧景象,僧人已早早起身打坐,而诗人则穿着简单的鞋子,踏着月色归来。颈联记录了诗人游玩时的快乐时光,在云边扫石题诗,月下凭栏饮酒。尾联以苍松这一历史悠久的景物收尾,暗示其见证了世道的沧桑变迁。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对景物的生动刻画,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哲理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霜阁》是南宋诗人陈天麟的著名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年间(1195-1224年),当时南宋正处于金兵入侵、山河破碎的动荡时期。诗人陈天麟作为南宋的一位文人,深感国家和民族的危机,因此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感慨。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陈天麟的生活经历也是颇为曲折。他曾任官职,但因不满朝廷的腐败和无能而辞官回乡,过着隐居生活。在归隐期间,他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大事,以诗歌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这首《秋霜阁》就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南宋时期,由于金兵的侵略,中原地区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这样的现实,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投身抗金事业,抒发家国情怀。陈天麟作为其中的一员,通过《秋霜阁》一诗,展现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刻关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