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伏蒙承旨学士特赠宠招惭非喜客陪列仙于丹地

标题包含
伏蒙承旨学士特赠宠招惭非喜客陪列仙于丹地
昔陪群彦在鳌山,今日重来赴玳筵。 才向玉堂观圣札,又离瑶席睹宸篇。 二南绝唱人惊骇,三体神踪凤折旋。 坐久庭柯移午影,饮酣宫吹递香烟。 吟求视草笺分写,醉假通中枕暂眠。 俗客不知仙禁近,高歌共乐太平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年曾与文友一同游览美丽的山水,今日再次相聚共享盛宴。 刚刚欣赏了艺术殿堂中的佳作,现在又离开了华丽的宴会看到皇帝的诗篇。 诗经和离骚这样的经典使人惊叹不已,三种书法风格让人感叹不已。 时间慢慢流逝,中午的阳光投射到庭院里,宴会上的音乐悠扬,香气弥漫。 诗人们一边欣赏着作品,一边把自己的诗篇记录在纸上。喝得有点微醺的时候,躺在宫殿的榻上休息一下。 那些不知道宫中规矩的普通人,只会大声歌唱,共同庆祝太平盛世。
去完善
释义
《伏蒙承旨学士特赠宠招惭非喜客陪列仙于丹地》:这是一首诗歌的名字,其中"伏蒙承旨学士"指的是受到皇帝旨意的学士,"特赠宠招"是特别赐予的宠爱邀请,"陪列仙于丹地"是指与其他有才能的人一起出现在帝王面前。 "昔陪群彦在鳌山,今日重来赴玳筵":这里作者回忆过去和众多文人雅士在一起的时光,如今再次被邀请参加宴席。"鳌山"在这里指的是诗人与群彦相聚的地方,可能是个比喻。"玳筵"指代宴会。 "才向玉堂观圣札,又离瑶席睹宸篇":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刚进入朝堂看到皇帝的诏书,又离开宴席看到了皇帝的诗词。"玉堂"是朝廷的一个建筑,"圣札"指皇帝的诏书或手谕,"瑶席"是对宴席的美称,"宸篇"指皇帝的诗词。 "二南绝唱人惊骇,三体神踪凤折旋":这两句赞美了诗人的作品以及他的才华。"二南绝唱"可能是对某位著名诗人的赞誉,"人惊骇"是说人们对这位诗人的赞叹。"三体神踪"可能是指诗人的书法或者文学作品等,"凤折旋"是用凤凰飞舞来形容这些作品的美丽。 "坐久庭柯移午影,饮酣宫吹递香烟":这两句描绘了宴会的场景。"庭柯"指的是庭院里的树木,"午影"是中午的阳光照射到树上的影子,"饮酣"是说饮酒正浓的时候,"宫吹"是指宫廷音乐,"递香烟"是说烟雾在空中飘散。 "吟求视草笺分写,醉假通中枕暂眠":这两句继续描述宴会的情景。"吟求视草笺分写"是指诗人朗诵自己的作品,并将它们分发给其他人观看。"醉假通中枕暂眠"是说诗人喝醉了之后,暂时休息一下。 "俗客不知仙禁近,高歌共乐太平年":这两句表达出诗人对这次宴会的感慨。"俗客"是指一般的客人,"仙禁"是指皇宫,"高歌共乐太平年"是说大家共同歌唱,庆祝太平盛世的到来。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伏蒙承旨学士特赠宠招惭非喜客陪列仙于丹地》中,李至以华丽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参加宫廷宴会的过程。开篇两句“昔陪群彦在鳌山,今日重来赴玳筵”回顾了过去的经历,同时也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壮观的画面。接下来的四句则通过描述自己在宴会上的所见所闻,展示出皇帝和文人的才情与风采。 接下来,李至通过对“二南绝唱人惊骇,三体神踪凤折旋”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皇帝的颂扬和对诗歌的热爱。这句诗将皇帝比作凤凰,寓意着皇权的尊贵。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 之后,诗人通过描述宴会的氛围,如“坐久庭柯移午影,饮酣宫吹递香烟”,进一步展现了皇宫宴会的奢华与气派。这种氛围使诗人陶醉其中,以至于在诗篇的最后,李至感慨道:“俗客不知仙禁近,高歌共乐太平年。”这句话表达了他作为一个文人,能够参与这样的盛宴,共享太平盛世的喜悦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