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日雪
雨送冬雷了,如簁堕晓晴。
萦盈溪树色,骚杀纸窗声。
著瓦消还易,因风冻不成。
纷纷门外屦,犹自贺元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冬日的雷雨已经过去了,就像细腻轻盈的筛子落下,迎来了晴朗的早晨。那萦绕在溪流边的绿树之色,随着寒风敲打着窗户。落下的雨滴打在屋瓦上很快就消失了,而冻在窗户上的雨滴却因为风力不够而无法消融。尽管室外寒冷不堪,门外的脚步声仍然络绎不绝,原来是在庆祝新年的到来。
去完善
释义
1. "正月二日":指农历新年的第二天。
2. "雨送冬雷了":这句是说冬天已经过去,春天的到来伴随着雷雨。
3. "如簁堕晓晴":这句是形容清晨的细雨如同精细筛子筛下的水珠。
4. "萦盈溪树色":这句是说溪水边的树木在春天里显得生机勃勃。
5. "骚杀纸窗声":这句是形容风吹过窗户的声音,像诗歌一样美妙。
6. "著瓦消还易":这句是说积雪在瓦片上容易消融。
7. "因风冻不成":这句是说风使得雪不冻结成冰。
8. "纷纷门外屦":这句是指人们穿着各种各样的鞋子外出。
9. "犹自贺元正":这句是说新年期间,人们仍然相互祝贺。
去完善
赏析
《正月二日雪》是南宋诗人张蕴的一首描绘雪景的诗。首句“雨送冬雷了”意味着春天的雨水带来了冬天的雷霆,暗示季节的更迭。第二句“如簁堕晓晴”中的“如簁”形象地描述了雪花的轻盈,仿佛在清晨的阳光中轻轻飘落。
接下来的两句“萦盈溪树色,骚杀纸窗声”则描绘了雪花飘落在溪流边的树上和窗户上的声音,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诗的第五句“著瓦消还易,因风冻不成”解释了雪落地后会很快消融,但由于风力较大,有些雪会被冻结成冰。最后两句“纷纷门外屦,犹自贺元正”表达了人们在雪中庆祝新年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降雪这一奇特的景象,以及人们在其间欢庆新年时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正月二日雪》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文人张蕴的作品,创作于宋仁宗时期(公元960年-1063年)。这个时期,虽然宋朝的统治已经稳定,但北方边境仍然受到契丹、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而内部,官僚腐败严重,民不聊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士大夫们普遍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希望通过文学来反映社会现实,揭露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
张蕴,字积之,其家族世代为官,本人亦曾担任过显谟阁直学士。他的诗作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正月二日雪景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灾害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