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至后

标题包含
至后
阳生七日验飞葭,衮衮天机岁载华。 江草未圆青帝梦,香芸漏泄与梅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阳光照射七日后,新生的植物在河边的草丛中飞翔生长,自然界不可抗拒的力量让岁月满载着希望和活力。然而,春天的统治者(青帝)的梦想尚未完全实现,芳草的香气还未完全散发出来,而这时梅花已经渐渐开放,香气扑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至后:指冬至以后的一段时间。 2. 阳生:指阳气逐渐回升。 3. 七日:冬至后七天,此时阳气开始萌发。 4. 验飞葭:检验芦苇是否生长。飞葭在这里指代芦苇。 5. 衮衮:连续不断的样子。 6. 天机:大自然的生机。 7. 载华:表示年华积累,寓意时间推移。 8. 江草:一种草本植物,这里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 9. 未圆青帝梦:青帝是古代神话中的春神,这里的意思是春天还未完全到来。 10. 香芸:一种香草,香气四溢。 11. 漏泄:泄露,这里指梅花提前开放,泄露了春天的信息。
去完善
赏析
《至后》张蕴这首诗描绘了冬至过后,阳气逐渐上升,万物复苏的生机景象。首句“阳生七日验飞葭”中的“飞葭”指蒹葭,一种初春的野草,诗中以飞葭为线索,暗示冬至过后七日的变化。接下来的“衮衮天机岁载华”中,“衮衮”形容连续不断,“天机”象征自然的运转,这两句表达了时间推移,万物更新之意。 “江草未圆青帝梦”这句则通过青帝(古代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是代表春天的神祇)的梦境来刻画春天的到来还尚需一段时间,而“香芸漏泄与梅花”则寓意春天即将来临,梅花的香气已经开始散发出来。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季节交替之际自然界微妙的变化,使读者能体会到冬去春来时那种富有生机的氛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至后》是唐代诗人张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根据相关资料,这首诗大概创作于公元755年至762年之间。这段时间正处于安史之乱时期,大唐帝国发生了巨大的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张蕴出身名门望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然而,他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年代,这使得他的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感慨。在这个特殊时期,他的人生际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他在朝廷任职,亲身经历了社会的动荡;另一方面,他又对百姓的痛苦感同身受,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 在《至后》这首诗歌中,张蕴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季节更替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时代的忧虑。在诗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景象,以此来寄托自己对和平、安宁的渴望。同时,他也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和勇气,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