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道场山

标题包含
道场山
访碑无古迹,丹碧覆嵯峨。 塔向城中共,山从寺右多。 疎松小溪路,远溇太湖波。 何锴书堂在,犹嫌隔翠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探访古碑时未发现任何古迹,古老的建筑被涂上了鲜艳的颜色。 塔身与城市中心相对而立,山峦围绕着寺庙。 沿途松树稀疏,溪水潺潺流淌,远处太湖波光粼粼。 何锴的书房仍在,却被绿藤遮掩而略显遥远。
去完善
释义
道场山: 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 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访碑无古迹: 到道场山没有找到古老的石碑作为景点. 丹碧覆嵯峨: 寺院建筑的装饰色彩鲜艳. 塔向城中共: 山顶上的佛塔与城中的建筑物一样醒目. 山从寺右多: 寺院右边有很多山. 疏松小溪路: 稀疏的松树和曲折的小溪路径. 远溇太湖波: 远处的湖水荡漾着波光. 何锴书堂在: 询问何锴书堂的位置. 犹嫌隔翠萝: 还觉得被茂密的绿色植被隔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拜访道场山的所见所感。首联写到达道场山时未发现古老的石碑,只能看到一片葱茏的山水;颔联描述了寺中宝塔屹立,四周山峰环绕的景象;颈联则描绘了道场山中幽静的小径和远处湖面的波光粼粼;尾联提到何锴书堂的遗址仍然隐藏在苍翠的树木之间,给人一种仿佛置身于仙境的感觉。整首诗展现了道场山宁静致远的氛围,透露出诗人的深深陶醉和对自然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道场山》是北宋诗人张蕴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这是我国历史上的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以禅宗为精神寄托,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诗歌常常表现出超脱世俗的意境。 此时的张蕴已步入中年,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他在官场生涯中几经沉浮,既体会过位高权重,也曾被贬谪流放。这些经历使他逐渐认识到功名利禄的虚幻和生命的无常,因此在诗作中流露出归隐田园、超脱尘世的情绪。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科举制度的鼎盛阶段,士人阶层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这为文人士大夫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地位和广阔的施展舞台。然而,社会的繁荣也伴随着腐败和矛盾,许多士人对此深感忧虑。因此,选择出世、寻求内心平静成为当时许多文人的共同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