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姑苏台

标题包含
姑苏台
故址耕残草树秋,无人曾见鹿来游。 甬东亦是当时月,不照笙歌只照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以前的遗址上只剩下杂草和枯树,秋天来临,没有人看见过有鹿在这里游荡。宁波也是曾经有月亮的地方,但是这里的月亮却不会照着歌舞的人,只会照着那些充满忧愁的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姑苏台:古代吴国宫殿建筑,位于今江苏苏州。 2. 故址:指原姑苏台的遗址。 3. 耕残:因耕种而受到破坏。 4. 草树秋:秋天的草木。 5. 无人:没有人烟。 6. 鹿来游:指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吴宫废墟变成了麋鹿的游乐场所。 7. 甬东:古代地名,在今浙江舟山群岛一带。 8. 当时月:指当年的月亮。 9. 笙歌:奏乐唱歌。
去完善
赏析
《姑苏台》是一首描绘姑苏台遗址的诗。诗人通过描述姑苏台曾经的繁华与如今的荒凉,以及月色的变化,表达出世事无常、繁华落尽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们对过去的怀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姑苏台》是明代诗人张蕴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明朝初年。此时正值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元朝灭亡,明朝建立,社会逐渐从战乱走向安定。 在这个时期,张蕴作为一名文人,对时事有着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他的生活经历和人生际遇也深深影响了他的作品。他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取得功名,这让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外,他与当时的一些著名文人有着深厚的交情,如杨慎、杨基等,这也使得他在文学创作上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在时代背景方面,明朝初年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对张蕴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明朝初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这使得文人有了更多的创作空间和灵感来源。另一方面,明朝初年对文化的重视也为文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张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了这首描绘姑苏台的诗歌,展现了当时的文化风貌和社会现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