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何山

标题包含
何山
山因人得姓,人去佛来居。 邻有天章墓,碑无玉局书。 幽蹊通古郭,荒磵入春畬。 客子吟须冷,高峰夕照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峰因为有人居住而有了姓氏,人们离开后佛祖住了进来。 邻居有皇帝写的碑,但是没有道士写的字。 宁静的小路通向古老的城市,荒废的山涧是春耕的地方。 游客在这里感叹寒冷,只有夕阳的余晖照在高峰之上。
去完善
释义
1. 何山:没有具体指哪一座山,古人常用“何山”来形容空寂的山野风光。 2. 张蕴: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 3. 人得姓:指张姓的由来。 4. 佛来居:指僧人居住在此山中。 5. 天章墓:古代名人的墓地。 6. 玉局书:指司马光的书法作品,此处可能原有一座刻有司马光书法的石碑,但现已不存在。 7. 幽蹊:幽静的小路。 8. 古郭:古代的城市或村庄。 9. 荒磵:荒凉的涧水。 10. 春畬:春天的农田。 11. 客子:指旅途中的游子。 12. 吟须冷:形容诗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创作诗歌。 13. 高峰夕照余:指夕阳西下时,山峰的余晖映照在天空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文历史的交融,诗人在观赏山间风光的同时,也在感受历史文化气息。首联描述山的得名及人来人往的现象,表示人与山之间的紧密联系;颔联提到附近的天章墓和玉局书,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文化关怀和历史意识;颈联通过幽蹊、古郭、荒磵等词勾勒出了自然的画卷;尾联则以高峰夕照的景观收尾,传达出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受。全诗体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何山》是南宋诗人张蕴所作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74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诗人往往受到战乱的影响,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带有一定的感慨之情。 在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南北对峙的分裂局面,江南一带虽然相对安定,但战乱仍然时常发生。这种时代背景下,诗人张蕴或许因为战乱而无法回到家乡,只能寓居他乡,从而对家乡的山川产生了浓厚的思念之情。 在这种人生际遇下,张蕴以“何山”为题,表达了其对故乡山水的深切怀念。通过细腻的描绘,如“幽人”、“移家”等词汇,展现出诗人孤独而又无奈的心境,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