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兼味醍醐外,分身乳酪中。 江南鸣穉犊,塞上寄飞鸿。 干雨看如幻,生盐讶渐融。 臈残犹有待,煎取牡丹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除了品尝美味醍醐之外,还能在乳酪中感受到分身的滋味。 江南的稚嫩牛犊啼鸣着,而北方则寄托了飞翔的大雁。 观赏干雨如同梦幻一般,而生盐却让人惊讶于它的逐渐融化。 在腊月的尾声,我们还有期待的事物,那就是煎取那象征着富贵的牡丹红。
去完善
释义
1. 醍醐:源自佛教用语,指上等美酒,这里借指好的美食。 2. 江南:指长江下游地区,即今江苏、浙江一带。 3. 塞上:边疆地区的意思。 4. 生盐:未加热的盐,这里应该指未经加工的食材。 5. 腊:我国农历十二月的一种祭祀活动,也称为“腊祭”。
去完善
赏析
《酥》这首诗通过描绘醍醐、乳酪、鸣穉犊、飞鸿等意象,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联“兼味醍醐外,分身乳酪中”,将酥比作醍醐,突显其口感醇厚,滋味独特;又以分身之喻形象地描述了乳酪的特点,体现出诗人的匠心独具。 颔联“江南鸣穉犊,塞上寄飞鸿”,以江南稚犊的叫声和塞上飞鸿的形象,展现出酥在不同地域的美食文化中的地位。 颈联“干雨看如幻,生盐讶渐融”,通过干雨和生盐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酥的独特感悟,仿佛看到了变幻莫测的美景,令人惊叹不已。 尾联“臈残犹有待,煎取牡丹红”,预示着在春节后的日子里,酥仍然会受到人们的喜爱,就像煎取牡丹红一样,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酥》是明代诗人张蕴的作品。这首小诗描绘了人们以酥油为食物的场景,体现了那个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和饮食习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明朝时期,那时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特别是江南地区,人们的生活富足而安详。 在这个时期,张蕴作为一位著名的文人墨客,他的生活轨迹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他的作品大多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在明朝时期,由于对外贸易的繁荣,大量的异域商品涌入中国,酥油就是其中之一。这种食品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美味佳肴,深受百姓喜爱。而张蕴作为一名敏锐的观察者,他抓住了这一社会现象,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使作品具有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