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重游大涤洞天

标题包含
重游大涤洞天
涧水泠泠石发新,松花香靓翠崖深。 云生不没仙人迹,丹化犹啼捣药禽。 洗眼人多求圣水,醒心吾独爱清音。 杖藜更欲过新洞,无柰春空又作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间溪水清澈,石头焕发新生;松树香气扑鼻,翠绿的山崖显得幽深。云雾缭绕,仙人的足迹时隐时现;丹凤朝阳,还听得到捣药的鸟儿啼鸣。很多人来这里祈求圣水的洗涤,而我独爱这份宁静的声音。本打算拄着手杖走过新的洞穴,无奈天空变阴,春日的阳光消失了。
去完善
释义
涧水泠泠:涧水清澈寒冷;石发新:指岩石上的苔藓植物新发嫩芽; 松花香靓:松花的香气使环境变得更加美丽;翠崖深:翠绿的悬崖深邃; 云生不没:云雾弥漫遮不住;仙人迹:古代神仙的足迹; 丹化犹啼:炼丹的声音还回荡在耳边;捣药禽:传说中的神鸟,以捣草药为生; 洗眼人:寻求吉祥圣水的人们;求圣水:祈求好运的水; 醒心:清醒头脑,保持清心寡欲的心态;清音:清净的声音,这里指山中的自然之声; 杖藜:用竹子制成的拐杖;更欲:想要再次前往;过新洞:走过新的洞天福地; 无柰:无奈;春空又作阴:春天的天空又变得阴暗。
去完善
赏析
《重游大涤洞天》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诗人张蕴以其特有的笔墨和视角,呈现了大涤洞天的美景。诗歌中巧妙地运用了泠泠、香靓、翠崖等词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形象和色彩。同时,诗人也借助了仙人迹、丹化等元素,表现出一种神秘的氛围。在尾联部分,诗人借杖藜表达了其对探访新洞的渴望,但春空的阴郁却使他无法实现这个愿望。整首诗在渲染美好景色的同时,也传达出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重游大涤洞天》是明朝诗人张蕴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明朝末年,即公元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这个时期正值明朝的衰落阶段,政治腐败、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 张蕴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对时事深感忧虑。他曾多次参与科举考试,希望凭借才华获得一官半职,以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他在科举道路上屡遭挫折,未能如愿以偿。这使得他对朝廷和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人生旅途中,张蕴曾多次游览大涤洞天,这是一个位于浙江杭州的著名景点,相传是道家仙人的修炼之地。在这里,他感受到了自然的宁静和谐,暂时忘却了世俗的烦恼。重游大涤洞天时,他已经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对世事有了更深的感悟。 《重游大涤洞天》正是张蕴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诗歌之一,通过描绘大涤洞天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恬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在这首诗中,我们既能感受到作者的人生际遇,也能体会到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背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