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晏桂山赴高沙郡 其二

标题包含
送晏桂山赴高沙郡 其二
接武容台彼一时,溪乡重幸得追随。 鸥前心事沧浪影,梅下吟情汗漫期。 感慨中年无近别,徘徊明月有相思。 殷勤劝醉阳关晓,受尽耶歈只自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的建筑里, 我们曾经并肩行走, 今天我又幸运地来到这美丽的乡村. 海鸥在江面上翩翩起舞, 梅花树下, 诗意涌动,情感激荡. 中年人的离别总是饱含感慨, 月光之下, 我们的思念如影随形. 让我们痛饮此杯,直至破晓, 这份欢乐与忧伤,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接武:比喻继承前人事业。 2.容台:宽容接纳之意。 3.彼一时:那时。 4.溪乡:指河流边的乡村。 5.鸥前:海鸥面前,形容自由闲适的环境。 6.沧浪影:来源于《楚辞·渔父》中“世人皆曰我狂,独我无求,任乎自然之辈耳”的诗意表达。 7.汗漫期:时间长久,无法确定具体时间点。 8.感慨中年:对人生步入中年的感悟。 9.无近别:指距离不远,不会引发长久的思念。 10.徘徊:徜徉、游荡,表达了思绪的飘忽不定。 11.明月:代表团圆与美好的事物。 12.耶歈:古代歌曲名,这里指动听的音乐。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作者送别友人晏桂山时的复杂心情。首先,“接武容台彼一时”描绘出他们曾一同度过欢乐的时光,而今却要分别。而“溪乡重幸得追随”则表达了作者再次与晏桂山相遇的幸运。接下来的“鸥前心事沧浪影,梅下吟情汗漫期”则展现了诗人与晏桂山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他们对诗词的共同热爱。 颔联“感慨中年无近别,徘徊明月有相思”体现了诗人面对离别时的心情,既有对年华流逝的感慨,又有对友人离去的思念。而尾联“殷勤劝醉阳关晓,受尽耶歈只自知”则表达出诗人希望通过饯别宴让晏桂山在离去之后能体会到诗人的一片深情厚谊。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情感的送别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晏桂山赴高沙郡 其二》是宋代诗人张蕴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北宋末年,此时正值战乱频仍,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之时。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张蕴经历了人生的沧桑变化,对国家的命运和民众的疾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段时间里,张蕴因为才学出众,被任命为地方官员。他在任期内勤政爱民,努力解决民众的生活问题,受到百姓的爱戴。然而,他也深知官场黑暗,忧虑国事,时常感叹时事艰难。在这个过程中,他与晏桂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晏桂山调任高沙郡时,张蕴为之送行,写下了这首饱含深情的送别诗。 在这首诗中,张蕴通过对晏桂山的赞扬和对未来的期望,表达了他们共同的理想:为国家、为民族奋斗不息,为人民谋福祉。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更体现了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当精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