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九日

标题包含
九日
细看黄花把一枝,东篱犹是昔人非。 题糕酒外豪心在,吹帽风前素发稀。 鴈叫霜天悲故国,鸦翻溪树背寒晖。 百年独有闲居乐,可怪东山事竟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仔细欣赏这一枝盛开的菊花,虽然还长在东篱之处,但早已物是人非。 尽管已不再年轻,但仍能从饮酒和题糕中找寻豪情;白发虽生,风度依然不减当年。 秋雁哀鸣,是对遥远故乡的思念;乌鸦在寒冷的阳光下翻飞,是为了寻找温暖。 度过了无忧无虑的悠闲岁月,却不料东山再起之事最终未能如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古代民间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2. 张蕴:北宋时期文人,字积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 3. 黄花:指菊花,这里特指重阳节赏菊习俗。 4. 东篱:借指种菊花的地方,源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 5. 昔人:指陶渊明,诗中的“我”和他对举,构成对话关系。 6. 题糕:重阳风俗之一,把诗篇写在糕上,以示纪念。 7. 吹帽风:指大风,语出《晋书·孟嘉传》记载的一个故事,说的是桓温在一次重阳节宴会上,参军孟嘉的帽子被风吹落在地,但他未察觉,直到桓温命左右为他捡起才发觉,这个故事后来成为重阳节的典故之一。 8. 素发稀:形容头发渐渐变白,显现出老态。 9. 鴈叫霜天:形容深秋景象,雁叫声显得凄凉。 10. 故国:指诗人的故乡。 11. 鸦翻:形容乌鸦在空中飞翔的样子。 12. 溪树:小溪边的树木。 13. 寒晖:寒冷的阳光。 14. 百年:一生。 15. 独有闲居乐:这句意思是只有隐居才能求得乐趣。 16. 可怪东山事竟违:这句意思是对自己没能实现隐居生活感到奇怪。东山是东晋谢安的别号,他曾辞官归隐,成为后世隐居者的典范。
去完善
赏析
《九日》这首古诗中,诗人张蕴描绘了重阳节时的景象和感慨。首联“细看黄花把一枝,东篱犹是昔人非”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菊花,同时提醒读者,物是人非,岁月无情。颔联“题糕酒外豪心在,吹帽风前素发稀”则通过讲述重阳节的习俗,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感慨:虽然豪情仍在,但白发却渐渐增多,显示出岁月的痕迹。颈联“鴈叫霜天悲故国,鸦翻溪树背寒晖”借雁叫声、乌鸦飞翔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凄凉气氛。尾联“百年独有闲居乐,可怪东山事竟违”则表达出诗人的无奈与遗憾:尽管想隐居田园,过上悠闲的生活,但却无法实现这个愿望。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景象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深深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日》是唐朝诗人张蕴所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758年至760年之间,正值安史之乱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个特殊时期,张蕴的人生经历了一系列波折。他在战乱期间离开了长安,辗转于各地,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困苦。这段经历使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产生了深刻的思考,也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此外,唐朝时期的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菊、饮酒等,以此庆祝丰收和祈祷长寿。然而,在安史之乱时期,这种欢乐的氛围被战争带来的忧虑和恐慌所取代。张蕴在《九日》一诗中,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在战乱中的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