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日次韵池袭父
小泊苹香柳下矶,重逢佳节感年时。
束蒿偶作人形想,采药须供国手医。
江镜愿为明主监,楚菰愁赋逐臣词。
酒边听尽敲篷雨,数日淮南去未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柳树下的小泊苹香地重逢于佳节,感叹时光荏苒。
偶尔以束蒿想象成人形,采摘草药供高人治疗疾病。
希望像明镜一样监视事态发展,而楚国的菰米却因忧愁成了被放逐者的食物。
在船上听雨声敲响篷船,数日后即将前往淮南地区。
去完善
释义
1. 小泊:短暂地停泊。
2. 苹香:苹果的香气。
3. 柳下矶:柳树下的石矶。
4. 束蒿:用草扎成人形。
5. 人形想:对人形的设想。
6. 采药:采集草药。
7. 国手医:国家的名医。
8. 江镜:江河的镜子,比喻水面。
9. 明主:贤明的君主。
10. 监:监督。
11. 楚菰:指楚地的菰米。
12. 逐臣:被放逐的大臣。
13. 赋:创作诗歌。
14. 敲篷雨:敲打船篷的雨声。
15. 淮南:地名,泛指长江下游地区。
去完善
赏析
本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好的江南水乡景象。首联中的“小泊”一词让人感受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颔联则运用“束蒿”和“采药”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民间生活的关切和对国家昌盛的祝福;颈联以“江镜”和“楚菰”为象征,展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尾联则以“敲篷雨”和“数日淮南去未迟”收尾,传递出诗人豪爽不羁的性格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午日次韵池袭父》是南宋诗人张蕴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198年)。
在庆元年间,社会政治相对稳定,但南宋朝廷仍然面临着北方金朝的压力。经济方面,南方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文化方面,理学开始兴起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张蕴在这一时期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任官职,但因性格直率、不善于官场应酬而受到排挤。尽管如此,他对诗歌的热爱并未减少,反而更加坚定。在与友人唱和的诗歌创作过程中,他尽情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的关注。
在这首《午日次韵池袭父》中,张蕴通过描绘端午节的景象,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南宋民间的生活习俗和社会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