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景楼
假日此登临,凄凉北望心。
戍烽孤障杳,塔影一江深。
黠虏投鞭想,将军誓檝吟。
所嗟人事异,天险古犹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闲暇时登高望远,心中却满是惆怅之情。
远方的烽火台孤零零地矗立着,显得遥远而神秘,塔的影子映在江面上,显得格外深邃。
狡猾的敌军投下马鞭,将军则在船上发誓要击退敌人。
令人遗憾的是,虽然世事变幻无常,但天然的险阻仍然存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多景楼:位于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2. 假日:指的是寒食节、清明节等假期。
3. 登临:登高望远。
4. 凄凉:形容心情悲伤。
5. 北望:向北看去。
6. 戍烽:烽火,古代边防预警信号。
7. 孤障:孤独的烽火台。
8. 塔影:指汴京的佛塔。
9. 江深:江水深邃。
10. 黠虏:狡猾的敌人。
11. 投鞭想:敌军挥鞭声。
12. 誓檝吟:船只起航时发出的号角声。
13. 嗟:叹息。
14. 人事:人世间的事情。
15. 天险:自然界的险阻。
16. 古犹今:从古至今都存在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登楼远望时,感受到的祖国河山壮丽和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哀伤。诗人以北望之心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前两句“假日此登临,凄凉北望心”写出了诗人的心情沉重;接下来的三句分别描述了戍楼烽火、孤塔倒影及江河深邃的景象,寓意祖国江山如此壮丽而不可侵犯;最后两句“黠虏投鞭想,将军誓檝吟”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英勇抗敌的将领的敬仰,同时也表现出自己期待国家能够强盛、消除外患的愿望。全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既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又体现了他对国家的深深热爱与忠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多景楼》是宋代诗人张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多景楼周边的景色和作者的心情。张蕴生活于北宋末期,即公元10世纪初至11世纪末,这一时期社会矛盾激化,政治斗争激烈。张蕴经历了两次科举落榜,仕途不顺,这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他通过描绘自然美景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在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张蕴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以及他对社会的关注和对时代的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