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祀事

标题包含
祀事
误被鸡催起,隃听漏鼓稀。 书檠风展卷,香碗火生衣。 困嗅茶犹病,吟餐菊可肥。 月明天路靓,亲到帝旁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错误地被鸡叫醒,远听着滴漏的声音渐渐稀疏。书桌上风吹动着书本,香炉里的火烧出了灰烬。感到困乏地闻着茶水如同生病一般,吟唱着诗词感觉可以丰满身体。明亮的月光照亮了天路,亲自来到了皇帝身边回归。
去完善
释义
1. "误被鸡催起": "鸡催起"指鸡叫时分,天亮时。这句是说早上起来晚了,仿佛是被鸡声催促着起来的。 2. "隃听漏鼓稀": "隃听"意为侧耳倾听;"漏鼓"是古代计时工具,用以报时。这句描述漏鼓的声音渐渐稀疏,表示时间已晚。 3. "书檠风展卷": "书檠"指的是书桌或书架;"展卷"即打开书卷。这句描绘了风吹动书卷的画面。 4. "香碗火生衣": "香碗"指的是供香火的容器;"火生衣"形容灯火燃烧产生的热气在香碗周围形成的光晕。 5. "困嗅茶犹病": 喝了茶还是觉得困乏无力,像生病了似的。 6. "吟餐菊可肥": "吟餐"是指一边吟咏一边进食;"菊可肥"是通过食用菊花来达到养生的效果。 7. "月明天路靓": 月光照亮天空,道路显得明亮。 8. "亲到帝旁归": 这句表达了对神明由衷的敬仰,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亲自来到天帝身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参加祭祀活动的心情和感受。首联“误被鸡催起,隃听漏鼓稀”描述了诗人早起准备祭祀的场景,鸡叫催人早起,诗人逐渐听到稀疏的更鼓声。颔联“书檠风展卷,香碗火生衣”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在仪式前的紧张准备,书檠上风轻轻吹动纸张,炉中的香火也逐渐旺盛。颈联“困嗅茶犹病,吟餐菊可肥”表达了诗人疲惫不堪的精神状态,但诗人仍然保持着清醒的意识,他品茗吟诗,寄托自己的情感。尾联“月明天路靓,亲到帝旁归”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愿望,月光照亮了通向天界的路,诗人期待着亲自来到天帝的身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祀事》是唐代诗人张蕴的一首五言律诗,根据相关资料,这首诗大概创作于公元745年左右。在当时的唐朝,社会繁荣稳定,士人阶层的地位较高,诗歌文化非常发达。 这个时期,张蕴正生活在长安城,他是一名进士出身的地方官员,因正直廉洁而受到赞誉。然而,他也有自己的人生际遇,例如他曾因为直言不讳而得罪权贵,导致被贬到地方任职。 从时代背景来看,公元745年的唐朝正处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之间的阶段,政治相对清明,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尤其是诗歌创作,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都在这个时代活跃。 在这样的背景下,张蕴的《祀事》展现了他的忧国忧民之心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用简练的文字描绘了古代祭祀的场景,表达了对君主和国家昌盛的美好祝愿。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