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蛟亭
道人锁蛟天柱半,客来纵蛟作奇观。
飞风动地輷晴雷,雄拏怒攫石欲开。
明珠万斛撒成雨,忽趁流云入银浦。
仙田种玉耕春烟,润流九里无凶年。
问蛟蜚去何时还,道人仰笑意自闲。
月中携手听潺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人将恶龙锁在天柱,游客到来时,故意释放恶龙以展示神奇景象。
狂风大作,响如晴天雷霆,恶龙狂怒用力抓击山石,好像要将其撕开。
漫天的珍珠如雨般洒落,突然之间,它们又随着流动的云朵进入银色河流之中。
神仙在田间种植美玉,辛勤耕耘,春天的烟雾缭绕,滋润了流淌的河水,保证没有饥荒的年份。
有好事者询问恶龙何时能够归来,道人闻言一笑,显得非常从容自在。
他们一起在月亮之下,手牵手聆听水声潺潺。
去完善
释义
1. 翠蛟亭:诗人所描绘的景象的地点名称,暂无具体背景信息。
2. 天柱:传说中的神话地方,据说有鲛龙(蛟)被神仙用锁链锁住在此。
3. 纵蛟:把蛟释放出来。
4. 飞风:狂风。
5. 輷晴雷:形容晴天时的震耳欲聋的雷声。
6. 雄拏怒攫:展示出蛟的力量强大。
7. 明珠万斛:极言蛟出水时撒下的水珠之多。
8. 银浦:银河。这里暗喻流水。
9. 仙田种玉:寓意着这片地区如同神仙种植玉石一样美好。
10. 九里无凶年:表示土地肥沃,五谷丰登。
11. 月中携手:形容在月夜中的景色。
12. 潺湲:形容水流缓慢、绵延不断。
去完善
赏析
《翠蛟亭》是一首描绘蛟龙腾飞壮观景象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美好景色的赞美。诗中描述了道人在天柱山上观赏蛟龙腾飞的奇观,蛟龙飞舞、气势磅礴,如晴空雷鸣般震撼人心。忽然间,蛟龙喷出万斛明珠般的雨滴,仿佛乘风飘入天河。诗人用“仙田种玉耕春烟”的意象,展现了蛟龙润泽万物、造福人间的情景。当问及蛟龙何时归来时,道人仰天大笑,表现出内心的超脱与洒脱。最后一句“月中携手听潺湲”则暗示了人与蛟龙的和谐共处,共同欣赏月色下的潺潺溪流。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翠蛟亭》是南宋著名诗人张蕴的作品。据记载,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公元1140年,正值北宋末年。此时,金国入侵中原,烽烟四起,民不聊生。
在这样一个动乱的时代背景下,张蕴的人生经历也颇富戏剧性。他原本是京城的官员,却因为战乱而流落至江南一带。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文人墨客,共同抒发家国情怀,探讨人生真谛。
《翠蛟亭》正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仍然坚持信仰的精神风貌。在这首诗中,张蕴以“翠蛟亭”为题,寓意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不屈,即使在困境中也能焕发出生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