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带湖春树先和公手植也感而有赋 其一

标题包含
带湖春树先和公手植也感而有赋 其一
暗香疎影久凄迷,咫尺塘边丈尺泥。 培植莫教阳德尽,看花踏雪过前堤。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马廷鸾(1220年-1306年),字翔仲,号碧梧居士,江西乐平人。他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历任尚书左司郎中、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等职,以直言敢谏著称。 马廷鸾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香气微弱,花影稀疏,令人感到忧伤与迷茫,距离池塘不过咫尺之遥,却仿佛相隔千里。请用心栽培这花儿,不要让阳光温暖它的生命,待花开时,我们踏着雪走过前面的堤岸欣赏它吧。
去完善
释义
1. "暗香":形容梅花的香气淡雅而不显露,这里借指梅花。 2. "疏影":指梅花的稀疏枝影。 3. "凄迷":形容景物凄凉迷茫,这里用来描绘梅花的景象。 4. "咫尺塘边":指距离很近的池塘边。 5. "丈尺泥":指一定的泥土量,这里用来形容种植梅花所需的泥土。 6. "培植":指培养植物,这里指种植梅花。 7. "阳德":指阳光雨露等自然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8. "看花踏雪过前堤":描述春天赏梅时走过的道路,堤指供行人走的道路,这里是诗人赏梅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带湖春树先和公手植也感而有赋 其一》中,诗人马廷鸾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感悟。 首句“暗香踈影久凄迷”形象地刻画了春日里花朵的香气和姿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诗人通过对“暗香”、“踈影”等元素的描绘,传递出春天里万物复苏却又无法长存的短暂与无奈。 紧接着,诗人在第二句“咫尺塘边丈尺泥”中揭示了自然景观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这句诗通过对比“咫尺”和“丈尺”的距离,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近与隔阂,以及个体在宏大宇宙中的渺小地位。 接下来的两句“培植莫教阳德尽,看花踏雪过前堤”则展示了诗人对生命力和生长规律的深刻理解。诗人提倡珍惜生命、顺应自然的观念,提醒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要关注生命的成长和延续。 整首诗将景物描写、哲理思考融为一体,既有景语,又有情语,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远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带湖春树先和公手植也感而有赋 其一》是南宋词人马廷鸾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54年,正值南宋末年,金国被蒙古灭亡之后,南宋面临着严重的外部压力。 在这个特殊时期,马廷鸾作为一名官员,对国家的现状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曾担任南宋朝中的重要职务,如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对国家政治有较深入的了解。此外,他还曾受到朝廷的重用,但因不满权臣贾似道专权,辞官回乡。 在回到家乡后,马廷鸾时常关注国家时事,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这首词就是他在这一时期,看到家乡的春天景象,联想到国家和个人的命运,有感而发创作的。词中表达了他对家乡春天的喜爱,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不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