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钓鱼台

标题包含
钓鱼台
将相宁有种,屠狗饭牛皆可用。 富贵出长年,勿谓暮涂吾倒行。 先君太公望久矣,日老渭阳心以此。 君臣相得渔猎间,廓清八表公名起。 奠鼎扶周卜世长,洋洋齐封二千里。 曹公黄相俱尘埃,至今犹有钓鱼台。 苔侵石剥夕阳里,滚滚寒江潮去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将相并非天生,杀猪宰牛之辈也能成大器。 荣华富贵由时间积累而成,切勿认为人生末途就只能倒退。 先祖姜子牙等待已久,年纪虽大仍心系国家。 君王与臣子共同为国家效力,团结起来共创辉煌。 建立周朝、稳定基业、预见长治久安,共同建设泱泱大国长达两千里的疆土。 曹操、黄巢英雄已逝,但钓鱼台依然屹立在江边。 岁月侵蚀石头,太阳渐渐落下,江水滔滔,世事如烟。
去完善
释义
1. 种:指贵种、贵族世家。 2. 宁:难道,表示反问。 3. 屠狗饭牛:指普通百姓,这里是泛指人才。 4. 可:能够。 5. 富贵:这里指成就功名。 6. 年:岁月,时间。 7. 暮涂:人生暮年。 8. 倒行:退步,走向衰落。 9. 先君:祖先。 10. 太公望:姜子牙,周文王的国师。 11. 渭阳:渭水的北面,代指周王朝。 12. 日老:一天天老去。 13. 心以此:心中的想法与此相同。 14. 君臣:君王与臣子。 15. 渔猎:狩猎,这里引申为治理国家。 16. 廓清:清除,使事物更加清晰。 17. 八表:八方之外,泛指全国。 18. 公名:公共的名声,这里指国家的声誉。 19. 奠鼎扶周:指建立国家政权。 20. 卜世长:占卜预测国运长久。 21. 洋洋:盛大貌。 22. 齐封:齐国的疆土。 23. 二千里:泛指疆域广大。 24. 曹公黄相:指曹操、黄承儿,东汉末年英雄。 25. 俱尘埃:都被历史埋没。 26. 钓鱼台:位于河南淇县的古钓鱼台,相传是姜子牙钓鱼的地方。 27. 苔侵:青苔生长。 28. 石剥:石头风化。 29. 滚滚:形容江水滔滔不绝。 30. 寒江:寒冷的江水。 31. 潮去来:潮水时起时落。
去完善
赏析
《钓鱼台》是南宋诗人袁默的一首怀古诗。全诗通过描绘钓鱼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忧虑。 首联“将相宁有种,屠狗饭牛皆可用”,揭示了英雄不问出处的道理,指出将相并非天生,平凡之人也有建功立业的潜力。这两句反映了作者的人才观念,强调人才的平等和多元化。 颔联“富贵出长年,勿谓暮涂吾倒行”,进一步阐述了对人生和功名的看法。作者认为,富贵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同时,他提醒人们不要以为自己已年老体衰就放弃追求,要有勇气面对困境和挑战。 颈联“先君太公望久矣,日老渭阳心以此”,提到了姜子牙(太公望)的历史典故。姜子牙晚年在渭水之滨垂钓,后被周文王赏识,辅佐武王建立西周。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姜子牙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钓鱼台的历史底蕴。 “君臣相得渔猎间,廓清八表公名起”,描述了姜子牙与周文王的默契合作,共同开创了西周的繁荣局面。这一联赞美了君臣之间的信任和合作,以及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担当。 尾联“曹公黄相俱尘埃,至今犹有钓鱼台”,回顾了曹操和黄承儿的史实。曹操曾担任丞相,黄承儿为西汉末年的一位贤良之士。这两位历史人物虽已成为过往,但钓鱼台的遗迹依然存在。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的关注。 总的来说,《钓鱼台》这首诗歌通过对钓鱼台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人才观念、人生哲理以及对历史的感慨。全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钓鱼台》是明朝诗人袁默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初期,具体时间无法确定,大约在公元1368年至1644年之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新的政权。 袁默是明朝的一位学者和官员,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广泛流传。在这个时期,袁默的生活充满了波折。他曾经在官场任职,但因为各种原因被贬谪到偏远的地方。在这段时期,他游览了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 《钓鱼台》这首诗就是他在游览钓鱼台时创作的。钓鱼台位于江苏扬州市,是一座著名的古代园林,以其优美的景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在明朝初期,这里曾经是皇帝的行宫,后来成为了文人墨客们聚会的场所。袁默在这里欣赏到了美丽的湖光山色,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韵味,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这首诗中,袁默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钓鱼台的景色,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袁默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明朝初期的社会风貌和历史背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