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瘦马羸童行背秦,暮鸦撩乱入残云。
北风吹起寒营角,直至榆关人尽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瘦弱的马儿和疲惫的小童在背上顶着寒风向西行进,暮色中的乌鸦嘈杂地飞入即将消散的云朵中。寒冷的北风吹起了军营的号角,声音一直传到了遥远的榆关,所有人都能听到。
去完善
释义
1. 瘦马:指体力不支、骨瘦如柴的马匹。
2. 羸童:指身体虚弱的儿童或少年。
3. 背秦:这里指离开秦国(今陕西省一带)的边境地区。
4. 暮鸦:傍晚时分聚集在一起的乌鸦。
5. 撩乱:形容杂乱无章的样子。
6. 残云:指被风吹散的零星云朵。
7. 寒营角:指军营中的号角声,在寒冷的天气中显得更为肃杀。
8. 榆关: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附近,古代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卡。
去完善
赏析
首句“瘦马羸童行背秦”中,作者通过描绘瘦弱的马匹和疲惫的孩子,传达出边关戍楼的荒凉与艰难。这里的“背秦”暗含了戍楼远离故土、远离朝廷的悲凉境地。一个“瘦”字和一个“羸”字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了士兵们的生活艰辛以及边疆环境的艰苦。
次句“暮鸦撩乱入残云”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凄凉氛围。在傍晚时分,乌鸦盘旋在天际,闯入残留的云朵之中,给人一种悲哀而无奈的感觉。这一景象不仅深化了“瘦马羸童”的形象,还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人世的苍凉。
接下来,“北风吹起寒营角”中的北风与号角声结合,暗示边疆气候的寒冷及战斗的紧张气氛。北风呼啸而过,寒气逼人,使戍楼的守卫显得更为坚忍与英勇。而号角声则寓意着战争即将到来,体现出战士们为国尽忠的坚定信念。
最后一句“直至榆关人尽闻”中的“榆关”代指古代边疆的军事重镇,意味着戍楼的士兵们无论距离故乡有多远,他们的责任与担当都深入人心。“人尽闻”三字表达出诗人对于士兵们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有意提醒人们勿忘边关戍楼的守护者们。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瘦马、羸童、暮鸦等意象的描绘,成功塑造了一幅荒凉、萧瑟的边塞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士艰辛生活的关切和对国家安全的关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出塞》是明代诗人蒋吉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
在这段时间里,蒋吉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民族矛盾尖锐的历史时期。北方的蒙古部落时常侵扰明朝边境,导致边疆百姓生活困苦,而朝廷对此却束手无策。在这种背景下,蒋吉深感忧虑,渴望国家强大、边民安宁。他通过这首《出塞》表达了对自己故乡和国家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此外,这一时期的明朝社会,科举制度逐渐僵化,官场腐败严重,很多文人志士无法施展抱负。蒋吉作为一位有理想、有才华的诗人,也未能幸免于此。他的生活困苦,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得功名。这种人生际遇使他对现实充满不满,进一步加深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