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歌竹枝
巡隄听唱竹枝词,正是月高风静时。
独向东南人不会,弟兄俱在楚江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沿着堤岸散步,聆听着竹枝词的歌声,此时正是一轮明月高挂,清风宁静的夜晚。独自一人来到东南方向,无人理解我的心情,我的兄弟们都在楚江岸边。
去完善
释义
《闻歌竹枝》注释:
1. 巡隄:巡查堤坝。这里指作者在月夜中沿着堤坝行走。
2. 竹枝词:一种古代民歌体裁,以咏叹生活琐事和自然景观为主。
3. 月高风静:形容夜晚月色明亮,风儿轻拂,环境宁静。
4. 独向东南:独自走向东南方向,这里可能指诗人离家远去。
5. 人不会:即“人不归”,指诗人的兄弟还没有回来。
6. 楚江:长江中游一带,楚国故地。这里泛指长江流域。
7. 湄:水边,岸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聆听堤坝上传唱的竹枝词的情景。诗人选择了“月高风静”的时刻,体现了他对宁静、美好景色的喜爱,同时也是为了突显歌曲的美好。接着,诗人用“独向东南人不会”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于兄弟姐妹身处异地的感慨。最后,通过“弟兄俱在楚江湄”点明兄弟间的深厚感情,以及在远方相互挂念的心情。总的来说,这首诗歌既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又展示了他对生活美学的独特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闻歌竹枝》是南宋诗人蒋吉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即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南宋政权逐渐衰落,北方的金国势力日益壮大。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感叹时局不稳,渴望寻求宁静的生活。蒋吉也不例外,他厌倦了战乱和纷争,选择在江南地区度过余生。
江南地区山水秀丽、物产丰饶,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士大夫喜爱的隐居之地。蒋吉在这里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文学创作。在他们的影响下,蒋吉开始关注民间音乐和民歌,并将这些元素融入自己的诗歌创作中。
这首《闻歌竹枝》就是在此背景下创作的。诗人在诗中描述了自己在江南水乡听到竹枝歌声时的愉悦心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眷恋。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蒋吉在当时社会动荡的环境中,仍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