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商山修路僧院

标题包含
题商山修路僧院
此地修行山几枯,草堂生计只缾盂。 支郎既解除艰险,试看人心平得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此处山中修炼几多艰难,茅屋生活仅能维持温饱。支郎已摆脱困境险阻,看看人们内心是否平静如初。
去完善
释义
1. 题:诗的题目,此诗主题是关于商山修路僧院的场景及情感表达; 2. 商山:位于陕西省丹凤县北,是古代秦头楚尾的山脉之一,有四皓墓、商鞅墓地等著名景点; 3. 修路僧院:指在商山地区修建道路的僧人住所; 4. 修行:宗教用语,指修炼心性、积善行德的活动; 5. 几枯:形容草木稀少,近乎枯萎的境地; 6. 草堂:简陋的住所或房屋,这里指代僧人的住处; 7. 生计:生活所需,维持生活的来源; 8. 缾盂:即瓶子和盂盆,比喻狭小的生活空间; 9. 支郎:支公,指周颙字子隐,南朝齐时的高僧; 10. 解:解开,消除的意思; 11. 试看:尝试着看一下,表示建议和鼓励; 12. 人心:人们的内心想法和态度; 13. 平得无:心态平和的状态,得失无常之意。
去完善
赏析
《题商山修路僧院》是唐代诗人蒋吉的作品,该诗以深山古刹、禅修的僧人生活为背景,反映了诗人的佛家智慧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首句“此地修行山几枯”描绘了商山修道僧院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通过“山几枯”表现出了环境的恶劣和清苦。紧接着“草堂生计只瓶盂”讲述了僧人在如此艰苦环境中生活的情形,仅仅依赖“瓶盂”这样简单的生活用品度日,进一步突出了修道的艰难和清苦。 次句“支郎既解除艰险”中的“支郎”是诗人对自己的称谓,意味着他自己也能像这些僧人一样,修炼出化解艰难困苦的智慧。然后笔锋一转,提出了一个具有深远寓意的质疑:“试看人心平得无?”表面上看,这句话似乎是在怀疑僧人们在如此恶劣环境下是否能保持心态平和;而更深层次上,则是诗人对于人们面对世俗纷扰时能否保持内心平静的探索与叩问。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题商山修路僧院》创作于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年),正值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国家正处于盛世的边缘。在这个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然而,诗人蒋吉却在这个看似繁荣的时期,感受到了社会的虚伪和人们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因此,他选择遁入空门,出家为僧,寻找心灵的慰藉。 在这段时间里,蒋吉的遭遇可谓坎坷。他曾一度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但因种种原因未能进入仕途。这使得他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对人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描绘修道僧人生活的诗篇,以表达自己对世事的看法和对信仰的追求。 此外,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还与商山这个地方有关。商山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是古代著名的隐逸之地,许多文人墨客曾在此隐居修行。这里的自然风光秀丽,气候宜人,非常适合禅修。蒋吉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开始了他的修道生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