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即目
一角西峰夕照中,断云东岭雨蒙蒙。
林枫欲老柿将熟,秋在万山深处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西边山峰的一角,夕阳正在渐渐落下;东边的山脉被云雾笼罩,细雨朦朦胧胧。树林里的枫叶逐渐变黄,柿子也即将成熟;整个秋天的景色,都在这重重叠叠的山峦之中闪耀着红色的光芒。
去完善
释义
1. 丘逢甲:晚清著名诗人,原籍广东蕉岭,故又称“丘仓海”。
2. 一角西峰:形容山峰的形状。
3. 断云:分散的云彩。
4. 东岭:可能指的是诗人的故乡所在的东部山区。
5. 林枫:指代秋天。
6. 万山:众多的山峰,这里也可以理解为山林深处的象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山村秋天的景象,诗人通过“夕照”、“断云”、“雨蒙蒙”等词汇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在深秋时分,树叶由绿变黄或红,体现了季节更替的美妙过程。全诗巧妙地运用色彩和意象,让读者感受到秋天在群山之中的美丽与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村即目》是清代诗人丘逢甲创作的一首描绘山村风景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清朝末年,正值国家动荡、民族危亡之际。当时,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国家,列强的侵略使得百姓生活困苦,家国山河破碎。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丘逢甲作为一名有识之士,深感民族危机的严重性。他曾参加反清斗争,提倡爱国精神,希望通过变革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然而,在现实的无情打击下,他的理想并未完全实现。这使得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
在这首《山村即目》中,丘逢甲通过对山村的描绘,反映了百姓生活的艰难以及国家的破败景象。他用“颓垣”、“断碣”等词汇来描述乡村的萧条景象,用“寒水”、“衰柳”等意象来传达对百姓生活的关切之情。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充分体现了丘逢甲作为一名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