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乌程杨苹明府
策杖政成时,清溪弄钓丝。当年潘子貌,避病沈侯诗。
漉酒迎宾急,看花署字迟。杨梅今熟未,与我两三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手中拿着拐杖治理政务的时候,在清澈的小溪边摆弄钓鱼线。曾经的潘子容貌依然不变,只是沈侯为了躲避疾病才选择隐居作诗。
过滤美酒以接待客人之事紧急,欣赏花朵时写上诗句却迟迟难以下笔。想知道今年的杨梅熟了没有,请摘给我两三枝品尝。
去完善
释义
1. 乌程:古县名,治所在今浙江湖州市南。
2. 杨苹明府:姓名杨苹的县官。明府是对县官的尊称。
3. 策杖:拄着拐杖。这里表示悠闲的样子。
4. 政成:政事处理完成。
5. 清溪:清澈的小溪。这里可能是指实指,也可能只是诗人取的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6. 弄钓丝:玩弄钓鱼丝。这里暗示在溪边钓鱼。
7. 潘子貌:这里可能指的是潘岳。潘岳是西晋著名的美男子,这里用他的名字来赞美杨苹的容貌。
8. 避病沈侯诗:这里可能指的是沈约。沈约是南朝梁的文学家,他曾因患病而隐居,在这里可能用来比喻杨苹因疾病而暂时隐退。
9. 漉酒:滤酒。这里的意思是酿酒。
10. 迎宾急:热情地招待客人。
11. 看花署字迟:这句可能是说在赏花的时候慢慢写诗。署字迟可能是在写“乌程”这个词时的迟疑,因为乌程既是地名又是人名。
12. 杨梅今熟未:询问杨梅是否已经成熟。
13. 两三枝:指两三支杨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赠乌程杨苹明府》,是唐朝诗人秦系赠予乌程杨苹明府的一首诗。首先从诗歌的题目来看,“乌程”和“杨苹明府”都是指代的人名,“乌程”可能是一个地区或者官职的名称,而“杨苹明府”则是当时的乌程县令。这首诗以“策杖政成时”开头,描述了乌程县令在闲暇时带着手杖在清澈的小溪边垂钓的情景。接下来的两句“当年潘子貌,避病沈侯诗”则是赞美乌程县令的风采如同当年的潘安一般俊美,并且他还会像躲避疾病一样去欣赏沈约的诗。
接下来的四句“漉酒迎宾急,看花署字迟。杨梅今熟未,与我两三枝。”则进一步描绘了乌程县令的生活场景。他用急速的方式来准备美酒迎接客人,却又在看花的时候流连忘返以至于写字都会变得缓慢。最后一句“杨梅今熟未,与我两三枝。”则是乌程县令邀请诗人品尝当地的杨梅,体现了他们的友谊和亲切。
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通过描绘乌程县令的生活场景和风采,表达了诗人对他深厚的感情和赞美。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唐朝时期地方官员与文人墨客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赠乌程杨苹明府》是唐代诗人秦系的作品。秦系生活在唐玄宗至德宗年间(约719-784年),他是唐代一位颇有才华的诗人,但一生未得功名,过着隐逸的生活。
在秦系生活的时代,唐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唐玄宗后期,宦官势力逐渐壮大,政治腐败严重,导致“安史之乱”的发生,使唐朝陷入混乱和动荡。然而,尽管时局艰难,秦系依然坚守着他的理想与信念,选择了隐逸之路。
在这首诗歌中,秦系通过赞美乌程杨苹明府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对自己理想的追求。他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杨苹明府的形象,表达了对他深深的敬意。这首诗既展示了秦系对高尚品德的敬仰,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与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