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寺避暑
香荷疑散麝,风铎似调琴。不觉清凉晚,归人满柳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荷叶的香气仿佛扩散了麝香的味道,微风吹动着风铃就像在调试古琴一样美妙。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了清凉的夜晚,到处都是准备回家的人们,他们穿行在满是柳荫的小路上。
去完善
释义
1. 香荷:指夏季开放的荷花,其香味令人感到凉爽。
2. 麝:麝香,一种名贵的香料,具有消暑的作用。
3. 风铎:悬挂在寺庙檐角的铁片或铜片,风吹过时发出清脆的声音,类似于弹琴的旋律。
4. 清凉晚:形容夏天傍晚时分的凉爽感觉。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夏日避暑的诗词。诗人以荷香、微风和清脆的风铎声,营造出一个宁静而清凉的环境。随着夜晚的降临,游客们纷纷散去,留下的只有随风摇曳的柳树枝。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一幅夏日的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慈恩寺避暑》是唐朝诗人李远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在那个时候,李远正处于中年时期,他在朝廷任职,但因才华横溢,却又怀才不遇,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感慨。
在这个时期,唐朝社会繁华盛世已过,开始走向衰落。政治腐败,宦官权力逐渐扩大,引发了朝政动荡。而李远身处其中,虽然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怀,却因时局所限,无法施展抱负。这种无奈的心情,在《慈恩寺避暑》这首诗中得到体现。
诗人以慈恩寺为背景,描绘了夏日炎炎中的避暑景象。通过对比寺外喧嚣的世界与寺内宁静的环境,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啼鸟”、“瀑泉”等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然而,这一切都只能是一种理想化的寄托,现实中的他仍然要面对那个混乱不堪的世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