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陈赤嵌
英雄空有泪沾襟,千古兴亡感慨深。
邱壑正多亡国恨,干戈消尽读书心。
容身天地生何补,入眼风霜老不禁。
却笑红尘知退晚,能教早计卧山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英勇豪杰泪流满襟,千百年来的兴盛衰亡令人感慨良深。
山河间满是失国的遗恨,平息战火才使读书人能够安心研读。
纵然在广阔天地中找到容身之地,又怎能使世界得到裨益?
饱受风霜的老去之躯难以承受这般困苦。
却笑那些迟迟不愿归隐的人,他们在这尘世间争名逐利,直到晚年才懂得急流勇退,学古人隐居山林,提前谋划度过宁静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寄陈赤嵌:这首诗是明代文人何文季写给朋友陈赤嵌的,表达了他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2. 英雄空有泪沾襟:形容英雄在失败或面临困境时流泪的痛苦心情。
3. 千古兴亡感慨深:感慨历史的兴衰与更替。
4. 邱壑正多亡国恨:邱壑,山丘和溪谷,这里指代广大的自然景色;亡国恨,对国家沦丧的悲痛之情。
5. 干戈消尽读书心:干戈,古代的兵器,这里代表战争;读书心,渴望学习和知识的愿望。
6. 容身天地生何补:在天地之间寻求容身之处,但并无实际的补益。
7. 入眼风霜老不禁:看到岁月沧桑,感受到时光的流逝。
8. 却笑红尘知退晚:红尘,繁华的世间;退,隐退。
9. 能教早计卧山林:早计,提前计划;卧山林,选择归隐山林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国家兴亡的忧虑。诗人以英雄泪沾襟的形象开篇,暗示了对历史英雄的哀悼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描绘邱壑中的亡国恨和干戈消尽的读书心,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兴亡的深刻思考和忧虑。诗的第五句,诗人提到了自己的处境,表现了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个人力量微不足道的心情。最后两句诗,诗人则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看破红尘,提前退隐的想法,认为能够在乱世之中保全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和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处世的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陈赤嵌》是明代诗人何文季所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发生在明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何文季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的人生经历也颇富传奇色彩。
何文季本是浙江义乌人,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明伶俐,勤奋好学,长大后成为一代才子。然而,命运多舛,他在科举考试中屡次落榜,使得他对功名心生厌倦。此后,何文季开始游历四方,广交天下贤达,并与当地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在游历的过程中,何文季亲眼目睹了民间的疾苦,感受到了社会的黑暗。他用自己的诗文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腐朽无能,批判了官僚阶级的贪婪残暴。这些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了民间传颂的佳作。
《寄陈赤嵌》就是何文季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一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感诗篇。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愤怒。这首诗歌不仅是何文季个人情感的寄托,更是那个时代人们共同的心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