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
衣冠不忍坠家声,风雨潇潇鸡自鸣。
身似孤蓬随地转,家无长物带书行。
荒凉松竹乡心外,淡薄虀盐世味轻。
幸有田畴堪料理,何如买犊且归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穿着儒雅之服无法掩饰家里的贫穷,风雨交加之时只有鸡在啼鸣。身体如同随风飘摇的孤蓬,无所依靠;家中没有值钱的东西,唯有书籍陪伴着我远行。心中只觉家乡荒凉无比,那清淡的菜肴似乎也失去了滋味。幸运的是还有田地可以打理,或许买头牛来耕作是个好选择。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寄怀:以诗寄托感慨。
2. 何文季:生卒年不详,字叔子,号灌圃,江苏无锡人。明朝诗人。
3. 衣冠:指士大夫的服饰,这里代指读书人。
4. 不忍:不愿意。
5. 坠家声:败坏家风。
6. 风雨潇潇:形容风雨凄清的样子。
7. 鸡自鸣:比喻独立自持。
8. 孤蓬:孤独的蓬草,这里比喻离家在外的人。
9. 长物:多余的东西。
10. 带书行:携带书籍行走。
11. 荒凉:荒芜冷落。
12. 松竹:松树和竹子,这里代指家乡的风物。
13. 乡心:思乡之情。
14. 淡薄:不浓重,这里指味道淡薄。
15. 虀盐:切碎的菜和盐,这里代指简朴的生活。
16. 世味轻:对世俗之事感到轻视。
17. 幸有:幸亏有。
18. 田畴:田地。
19. 堪料理:可以照料。
20. 买犊:购买耕牛,准备耕作。
21. 且归耕:暂时回乡耕种。
去完善
赏析
《寄怀》是诗人何文季表达身处困境之中,仍然坚守信念,以耕读为乐的作品。首联“衣冠不忍坠家声,风雨潇潇鸡自鸣”,暗示自己虽然生活艰辛,却仍保持气节,如同风雨中的鸡一样,依然可以独自报晓。颔联“身似孤蓬随地转,家无长物带书行”,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艰苦环境中,仅带着书籍四处奔波的情景。颈联“荒凉松竹乡心外,淡薄虀盐世味轻”,通过描述荒凉的乡村景色和清淡的饭食,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困苦。尾联“幸有田畴堪料理,何如买犊且归耕”,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决定靠勤劳耕耘来改变现状的决心。整首诗以质朴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品质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怀》是明代诗人何文季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明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作者何文季,一生仕途坎坷,曾担任过知县等地方官职,但因时局原因,多次被罢免。尽管如此,他仍坚守信念,关心民生疾苦,以诗为寄托,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在这首诗中,何文季表达了他在乱世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他借助于自然景物,如“雁影”、“柳絮”等,来隐喻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和孤独的心境。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在明朝末年的时代背景下,战乱频仍,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矛盾激化。在这样的环境中,何文季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无法回避现实问题,也无法逃避内心的矛盾。因此,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现实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