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翠幕深庭
翠幕深庭,露红晚、闲花自发。春不断、亭台成趣,翠阴蒙密。紫燕雏飞帘额静,金鳞影转池心阔。有花香、竹色赋闲情,供吟笔。
闲问字,评风月。时载酒,调冰雪。似初秋入夜,浅凉欺葛。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歌歇。倩双成、一曲紫云回,红莲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幕深庭,露红晚、闲花自发。
现代文:在绿色帷幕遮掩下的深深庭院里,傍晚的露水染红了花朵,它们自由地开放着。
春不断、亭台成趣,翠阴蒙密。
现代文:春天不断延续,亭台之间充满了趣味,周围的绿色阴影浓密而迷人。
紫燕雏飞帘额静,金鳞影转池心阔。
现代文:刚学会飞翔的小燕子静静地掠过窗帘的上端,金色的鱼儿在水中游动,使水池中心显得宽阔。
有花香、竹色赋闲情,供吟笔。
现代文:这里有花香和青翠的竹子让人感受到悠闲的时光,激发了我写诗的欲望。
闲问字,评风月。
现代文:闲暇时相互请教文字知识,评价美好的风景和时光。
时载酒,调冰雪。
现代文:时常带着美酒,调整自己的心态如冰雪般纯净。
似初秋入夜,浅凉欺葛。
现代文:就像初秋的夜晚一样,微凉的气温让人感受到舒适。
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歌歇。
现代文:要让人世间的车马远离这里,让醉人的乡音不要停止歌唱。
倩双成、一曲紫云回,红莲折。
现代文:请仙人们为我奏一曲,如同紫云飘回,红莲花瓣被折断的美景。

去完善
释义
1. 翠幕深庭:指四周绿色的帘幕和幽深的庭院。
2. 露红晚:指露水湿润的花瓣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鲜艳。
3. 闲花自发:指无人照管的花儿自然开放。
4. 春不断:指春意盎然,生机无限。
5. 亭台成趣:指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富有情趣。
6. 翠阴蒙密:指草木葱郁,绿荫浓郁。
7. 紫燕雏飞:指紫燕筑巢繁殖后代的景象。
8. 金鳞影转:指水中游鱼映射出的光影摇曳多姿。
9. 有花香、竹色赋闲情,供吟笔:指用花香和竹色作为素材,抒发闲暇之情,供自己创作诗歌。
10. 闲问字:指闲暇之时请教文字之事。
11. 评风月:指对美好风光的评价。
12. 时载酒,调冰雪:指适时饮酒,品鉴美酒的品质。
13. 初秋入夜:指初秋夜晚的清凉气氛。
14. 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歌歇:指在人世间要远离喧嚣,沉醉在美好时光中享受安宁。
15. 倩双成、一曲紫云回,红莲折:指请求仙子演奏一曲优美的紫云曲,祝愿美好的事物像莲花一样繁盛。

去完善
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词作。首句“翠幕深庭,露红晚、闲花自发”以翠幕、深庭、露红和闲花四个元素勾勒出一幅宁静、自然的画面。接下来,词人通过“春不断、亭台成趣,翠阴蒙密”的描绘,展现出春天的生机盎然与景色之美。其中,“紫燕雏飞帘额静,金鳞影转池心阔”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使整首词充满了生动的气息。
在接下来的部分中,词人以“有花香、竹色赋闲情,供吟笔”表达了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诗人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情,书写内心的感受。而“闲问字,评风月。时载酒,调冰雪”则展示了诗人在此情境下的生活状态,既有闲暇时的阅读、评论,也有畅饮美酒,品味生活的愉悦。
“似初秋入夜,浅凉欺葛”一句则将春天与初秋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既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凉爽,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紧接着,“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歌歇”则表达了对远离喧嚣、享受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倩双成、一曲紫云回,红莲折”则以仙女起舞的形象作为结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整首词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春日美景中的生活体验和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满江红·翠幕深庭》是南宋著名词人吴文英所创作的。在公元1250年左右,他生活于临安(今杭州)。那时的江南地区历经金戈铁马的岁月,宋室南渡已近百年,曾经的繁华富庶渐趋没落,百姓的生活也愈发艰难。
此时,作者吴文英已然步入老年,经历了人生种种坎坷,世事如梦、劳碌奔波的岁月留下了累累伤痕。而他的内心却依旧憧憬着那个遥远的太平盛世,怀念着往昔的安宁岁月。这也便是《满江红·翠幕深庭》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