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八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东方的花园里,青松被各种杂草所淹没。
当寒冷的霜冻消灭了其他植物,只有它依然挺立着,让人赞叹它的顽强和独特。
在这片树林中,人们并不会特别注意它;但是,当它与周围的其他树木分别开来时,人们才能发现它那令人称奇的美丽。
我提着水壶来到寒冷的树枝下,时时观察着它。
生活如同梦幻一般短暂,又何必为尘世的事务所束缚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青松:绿色的松树,此处指在东园的一棵松树。
2. 东园:古代的园林之一,这里泛指文人雅士的园林。
3. 众草:各种杂草。
4. 没其姿:遮挡了它的姿态。
5. 凝霜:凝结的霜冻。
6. 殄:灭绝、消灭的意思。
7. 异类:不同种类的生物,这里指杂草。
8. 卓然:挺拔、直立的样子。
9. 高枝:高高的树枝。
10. 连林人不觉:与树林相连,人们不容易察觉到它。
11. 独树:单独的一棵树,这里指的是青松。
12. 众乃奇:大家才会觉得惊奇。
13. 提壶:提着水壶。
14. 抚寒柯:抚摸寒冷的树干。
15. 远望:远远地观望。
16. 时复为:时常这样做。
17. 吾生梦幻间:我的生命就像梦境一样虚幻。
18. 何事绁尘羁:为什么要被世俗的烦恼所束缚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青松与其它植物的鲜明对比,展现了它的顽强生命力与独特之美。诗人通过“青松”的坚毅形象,隐喻了自己超脱世俗纷扰、坚定内心的品质。同时,诗人借“独树”突显自己的孤独感和对美好世界的渴望。最后,以“梦幻间”揭示人生短暂,表达出对尘世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内涵丰富,寓意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饮酒·其八》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组诗作品《饮酒二十首》中的第八首。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418年至公元427年之间,这一时期正是我国历史上的南北朝交替之际。陶渊明曾担任过彭泽令,但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选择了挂印辞官,回归田园生活。他在这个阶段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对国家和社会的现实有了深刻的反思。
在这一时期,国家政治黑暗,社会矛盾激化,民生疾苦严重。儒家士大夫的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现实面前遭遇到了严重的挑战。陶渊明退居田园,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转向了内心的修养和精神世界的提升。他选择了诗歌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因此,《饮酒·其八》这首诗既是对陶渊明个人生活经历的写照,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通过描绘恬淡的田园风光,诗人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陶渊明对儒家士大夫传统道德观念的批判和质疑,展现了魏晋时期文人独立自由的人格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