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乞食

标题包含
乞食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陶渊明祖籍江西九江人,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他曾担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等小官,但他天性热爱自然,在任职...查看更多
踏山非子
去完善

译文
因饥饿所迫而离开此地,却不知该去往何处。 走啊走,终于来到了这个地方,敲了敲门,却因言辞笨拙而尴尬。 主人理解我的处境,给予我馈赠并非无端而来。 我们一起畅谈一整天,把酒言欢,酒杯见底。 对新朋友的喜爱让我欣喜不已,于是作诗表达感情。 感激你的慈母般的恩惠,惭愧的是我没有韩愈那样的才华。 这恩情该如何报答?只能在冥冥之中回报于你。
踏山非子
去完善
释义
《乞食》:陶渊明的《乞食》是描述他饥饿的时候向人家讨饭吃的情景。 1.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肚子饿得受不了,驱使我去寻找食物,但是不知道应该去哪里。 2.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走了很久,终于走到了这户人家,敲开门时,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3.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主人家理解了我的处境,给予了我馈赠,这并不是白白来的。 4.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主人家和我交谈得很愉快,一直到了傍晚,只要有酒杯就一起喝。 5.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我非常高兴能够认识这样好的人家,于是吟诗来表达我的心情。 6.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感激你们像漂母那样施予我恩惠,惭愧的是我没有韩信那样的才能来回报你们。 7.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我只有藏在心里深深的感激,希望来生能够报答你们的恩情。
踏山非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现出了陶渊明深切的生活体验与真情实感。首句“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中,诗人以一种平实的语言描绘出饥饿的状态和自己的无奈,看似简单,却展现了作者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 接下来,诗人通过“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的描述,巧妙地展示了他在乞食时的情景,刻画出他的谦卑和诚恳。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即使身处困境,依然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人格魅力。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在获得主人帮助后,表达了真诚的感激之情。“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展现了诗人与朋友相处的融洽氛围,透露出他的乐观开朗。而“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则进一步展示了他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为之创作的才华。 最后,诗人用“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感激以及对自身才能的自谦,同时也揭示了人性中最纯真、最真挚的情感。这种情感是超越世俗,超越时空的,因此,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思想内涵。
踏山非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乞食》是晋代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陶渊明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东晋末年,公元405年。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战争频繁,百姓疾苦。 陶渊明虽然出身于世家,但由于父亲早逝,家境逐渐衰落。他曾经担任过官职,但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过上了耕读自足的生活。在这个时期,他写下了许多描绘田园风光和表现隐逸生活的诗歌,如《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 在这首诗中,陶渊明描述了自己为了生计不得不四处乞讨的情景,反映出当时农村经济的凋敝和人民生活的困苦。同时,通过对自己身份的对比,表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和坚定的道德操守。这首诗歌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了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
踏山非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